运河边有很多颇具代表性的村庄,青县盖宿铺即为其一。作为明清时期的青县(辖今青县及沧县部分地区)13个递铺之一,它从立村那天起,就承担着传输文书、信函、情报的作用,是水路交通中的重要一环。
阳春三月,杏花春雨。在流河镇盖宿铺村,我们踏上寻访运河递铺的行程。出乎意料的是,这里不仅有递铺文化,还有烽火台、砖窑、新中国建设时期根治海河时修建的扬水站,以及附着其中的运河故事和传说。不由感慨,一个村庄,竟然隐藏了这么多运河的秘密。
扬水站旁
运河清淤正进行
从青县市区沿运河西岸一路向北驶去,过了司马庄不久,一座白色的扬水站就呈现面前。为我们作向导的青县文史爱好者杨海利热情地介绍:“这就是盖宿铺扬水站!”
几年来走运河多次路过这里,深知这是青县段运河上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但每次都是走马观花,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一探究竟。
工作人员介绍,盖宿铺扬水站是目前青县最大的扬水站,建于1969年,当时为的是防治运河水灾,修建时还报请了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有了这座扬水站,汛期将水排入运河,灌溉时提引河水浇灌农田。所以,盖宿铺的蔬菜粮食闻名遐迩。当地有个顺口溜:“要吃大棚菜,你去司马庄,要吃陆地菜,就来盖宿铺。”
扬水站有节制闸、前池、主厂房、压力水池、穿堤涵洞、排水防洪闸和灌溉引水闸等部分组成。节制闸以下,开挖一条渠道,称为盖宿铺引渠,将港河与扬水站相连接。
在扬水站采访时,正赶上运河清淤工程进行到这里。与沿岸看到的清淤工程稍有不同的是,工作人员将运河里的水抽出来,通过扬水站先输送到港河西支,等到清淤完成后,再把水重新输入运河。
“这一带的运河树多、水多、坡路多,景色非常美。”青县摄影师刘洪泰说。刘洪泰是盖宿铺人,现在县城工作。只要有时间,他就往家乡跑,在他的镜头下,运河四季都是美的:春天,杨柳依依,夏日,绿野仙踪,秋来,黄叶村舍,冬日,冰雪妙境。自然生态美景与人工水利设施相互映衬,刘洪泰说,拍家乡、拍运河这么多年,还是拍不够呀!
村名背后
藏着600年水运秘密
为了让我们明白村名盖宿铺的含义,杨海利专门找来了《青县志》。在“驿递”一节,有这样的记载:“驿为驿站,递为递铺。二者相为表里,为送达情报之机关。自北京皇华驿至江宁上元龙江驿必经之路。”下面记载着青县的两大驿站流河水驿与乾宁水驿,以及13个递铺的名称。盖宿铺位列其中。
古代,为有效传播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类信息,建立了一套以国都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驿路系统。元代之前,国都在南方,国家级的驿路系统辐射不到沧州。元定都北京后,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新的驿路系统。由北京南下的驿路上,有两条经过沧州,其中一条水路,就是大运河。位于大运河西岸的盖宿铺村,因此而兴。
驿站是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住处;递铺则负责传输文书、信函和情报。功能的不同,决定了驿站与递铺的规模必然不同。
大有大的好处,小也有小的作用。
运河水浩浩荡荡,几百年时光流转,明清时代泊船驻马的盖宿铺,抗日战争中成了秘密红色联络站。村中80岁以上的老人们记得很清晰:当年,日本鬼子大扫荡,很多抗日力量被摧毁。村里几位小伙子冒着生命危险,在风高浪急的夜晚,一次次输送冀中的战士和情报转到河东……
为了指出具体的渡河地,老人们不辞辛苦地从家里赶到河边,步履蹒跚地走下河堤。“当时,北边流河有鬼子据点,南边青县县城有伪军,别看我们这里小,不起眼,还处在包围圈里,却是打通运西到运东的重要通道!”几位老人激动地讲述着。
如今,驿站与递铺早已被快捷的通信方式所代替,盖宿铺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年轻的村民说:“这样好呀,让我们能记住家乡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两处遗址
讲述运河故事与风情
村里有两处遗址,一是两座烽火台,一是两座砖窑。村党支部书记姚成明带着我们去参观。
烽火台就在大运河边村口处,当地人又叫烟墩。姚成明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统帅大军沿运河北上,一举攻占了大都。元顺帝仓皇北逃,退居草原,却不甘失败,意图南下。为了巩固江山,朱元璋及继任者们多次北伐,明初双方互有战事。明洪武年间,在运河边建了两座烽火台,以传递军情,旁边修建了窝铺,方便士兵住宿。明永乐二年,烽火台附近建立村庄,取名盖宿铺。这些都是有史可查的。
如今,烽火台已难见旧貌,只能依稀寻觅到曾经的影子。但砖窑仍在。姚成明带我们走过阡陌纵横的田野,来到其中一处。砖窑早已废弃,位于一大片齐腰高的荒草和没有砍伐的玉米地中。姚成明也说不清它到底存在多少时间了,只是听村中老人说,打记事起就有这两座砖窑。
我们费力爬上砖窑,站在上面,天地旷远辽阔,村中景象一览无余。同行的摄影师刘洪泰说,小时候,砖窑里出一种红瓦,因为上面有水晶样的物质,村里人称它星星瓦。谁要是受伤了,从星星瓦上刮下点细末,涂到伤口上,一准儿会好。至于为什么能治伤,谁也说不清。
刘洪泰说,另一处砖窑就不去了,因为村里人提起那座砖窑心里就有些害怕,晚上更是没人敢去,传说那里有狐仙炼丹。
狐仙的故事多见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也有记载。我们当然不相信真有狐仙。但是,纪晓岚与蒲松龄都与运河息息相关。如果他们来到盖宿铺,听到这个关于狐仙的故事,不知会演绎出怎样的仙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