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州市名人植物园,活跃着这样一群老人——男士衬衣西裤打领带、女士红黄长裙随风摆,伴着悠扬的旋律快乐舞蹈。他们来自“名人健身队”,平时在那里表演交谊舞。
组建“名人健身队”
发起人张跃奎家住运河区棉纺社区,今年70岁,之前从事教育工作。2011年,退休后的张跃奎想做点健身活动。他从网上找到了适合中老年人的“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每天早晚到名人植物园练习。公园里无法播放视频,张跃奎就让儿女帮他把视频下载下来,然后再把视频转化成音频。
看见张跃奎练得起劲,有感兴趣的老人会停下来看看、聊聊或者跟着活动几下。没几天工夫,就有六七位老人每天固定跟着练。渐渐地,练健身操的人越来越多。
2012年,固定练习的人员达到了100人。“咱组个队儿吧!”大家纷纷提议。教师出身的张跃奎做起事来十分认真,他写了一份报告,把健身队的成员、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等写得清清楚楚。他拿着报告来到相关部门,得到了审批。就这样,2012年5月1日,健身队正式成立,因为每天在名人植物园锻炼,就叫“名人健身队”。
“大家庭”里故事多
“公园附近小李庄、大王庄的村民来锻炼时还给我带菜,我的电动车里常年有他们摘的新鲜菜。”张跃奎说,大家聚在一起锻炼,收获着快乐和健康,相处得就像一家人。健身队成员基本都是老人,经常有得病住院的。张跃奎只要知道了,都会买上东西去看望。
刘大爷和李大爷是邻居,早些年闹了点矛盾,平时见面互不理睬。两人凑巧都在健身队锻炼,张跃奎得知此事后,多次给两人说和,还让他俩合作演出。现在,俩人矛盾化解了,老远见面就打招呼。
还有一次锻炼完后,张跃奎照例收拾东西离开。“那天,我出来就看见道中间有个东西闪闪发光,走进一看是个大金镯子。”因为当时天还没大亮,周围没什么人,肯定是健身队成员掉的。张跃奎把捡到金镯子的事儿发到健身群里,让丢的人找他认领。失主是赵庄子北队的赵秀娥,她拿到自己丢失的金镯子,连连向张跃奎致谢。
“健身队可帮了我大忙了。”刘大姐说。原来,她的老伴儿老杨退休后,下午打麻将,晚上喝酒,第二天又睡到中午。刘大姐多次劝说无果。张跃奎了解到,老杨年轻时也跳过交谊舞,就请他跟大家一块跳舞。起初,老杨万般拒绝。
“你来看看上百个同龄人在一块跳是什么样,试一试。”结果,跳了不到一个月,老杨就跳舞上了瘾,主动戒了酒。
携手登上大舞台
2014年,健身队成员超过700人。张跃奎想让健身队得到更规范的管理,让老人们的技能更上一层楼。于是,他找到了棉纺社区党委书记孙淑娟。多次商量后,大家决定把成员按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组成几个表演队。棉纺社区特意购置了鼓、锣、镲,服装、头饰等,分出来一支秧歌队,交谊舞队、广场舞队、歌咏队等也陆续建立起来。为了提升表演水平,孙淑娟还经常从运河区文化馆请来老师,给队员们做指导。
“名人健身队”积极参加各地的演出、慰问活动,登上了更广阔的舞台。秧歌队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都深入社区、乡村进行慰问演出。2015年8月,“名人健身队”自己举办了800多人参加的“全民健身日活动展演”。2017年9月,他们在沧州市体育局举办的“魅力沧州广场舞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2018年1月,中国99广场舞协会找到张跃奎,想让他率队到香港参加广场舞比赛。这是一个为期8天的民间协会交流活动。“我身边朋友劝我不要去,带那么多老人出远门可不是一件小事儿。但是,大伙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激动。”经过再三斟酌,张跃奎还是决定带这些老伙伴们出去转转。最后,“名人健身队”在香港参加了全国中老年舞蹈联盟,并在广场舞大赛中获得了最佳魅力奖。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名人健身队”准备编排一场别具特色的文艺演出。退休不退场,这些老人们正用他们的方式,活出精彩、舞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