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20日
第03版:03

姜容樵:致力于挖掘武术文化遗产

姜容樵(1892-1973年),原名先杰,字光武,沧州城东八里屯人。姜容樵出身武术世家,曾祖父姜廷举为秘宗拳大师。姜容樵幼时读私塾并从叔父德泰(武进士)、姑夫陈玉山习练“铁腿”,得传行侠暗器等,10多岁便与叔父挟技走天下。1909年,他投师张占魁专习形意、八卦拳术。

1911年,姜容樵在津浦铁路局任职员期间,始授武技,后在江苏省第十中学任教。他在上海与李芳辰、徐静仁诸先生各捐私资创办尚武进德会,他自任会长。在传播武技的同时,还致力于编撰出版尚武丛书,出版《当代武侠奇人传》(12册)。

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姜容樵应聘任编审处处长,主编《国术周刊》《国术旬刊》和《国术统一月刊》,并教授拳械。1937年,姜容樵与徐志一、马步周于沪组建“健康实验社”,主张“国术强身,以技击敌”,深研拳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姜容樵离馆赴皖南任教数年,担任文学、历史讲师。同时,他收徒传授武技,并送子参加新四军。后来,他定居上海,致力于整理旧文、撰述新著。1953年,他应邀任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武术总裁判。1955年,姜容樵因病双目失明,仍口述手划授徒传艺,曾应上海市体育宫邀请,由学生搀扶,上场表演八卦掌。

姜容樵研习武术,终日不倦,著作颇丰。著有《八卦掌》《形意母拳》《形意杂式捶八式拳合刊》《太极拳术讲义》《秘宗拳》《太师虎尾鞭》《太师水磨鞭》《鞭枪大战》《昆吾剑》《青萍剑》《少林棍法》《八卦奇门枪》以及《当代武人奇侠传》等28部,为武术文化遗产的发掘、继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姜容樵一生热心、从事、倡导武术,文武兼通,为挖掘整理、继承发扬祖国的民族文化瑰宝而鞠躬尽瘁。他实践了自己的身前诺言:“在提倡武术,发掘整理武术事业上,我要不遗余力,只要一息尚存,努力不已。”

曹广欣 周 娜 整理

2021-03-20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7532.html 1 姜容樵:致力于挖掘武术文化遗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