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23日
第06版:06

歌曲《沧州 沧州》火了

里面的沧州话,你懂吗?

齐斐斐

歌曲主创人员左起袁春、张长发、庞洪铎

这几天,朋友圈里,微信群里,沧州的大街小巷,身在外地的沧州游子,耳边听的、口里哼的,都是一首沧州味儿浓浓的《沧州 沧州》。大家在听,在转,也在讨论。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无疑是歌词中的沧州俗语,“老鸹钿儿”“小前儿”“馇黏粥” “ 搿伙”“莛秆儿”等,把沧州人的童年回忆都串联起来,诙谐间,是沉入心底最难忘的乡愁。

“老鸹钿儿”也是“老鸹枕头”

沧州市文保所工作人员郑志利的几条朋友圈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郑志利是沧州方言研究者,对于这些接地气的字眼儿,写实描白的旋律,感触很深。

老鸹钿儿,很多人都以为是老鸹窝,其实不然。沧州方言,指一种体型小的黑色金龟子。“钿儿”,也叫花钿,一种嵌金花的首饰。这和老鸹有啥关系?乌鸦是一种聪明的鸟类,雄乌鸦为了获得雌乌鸦的爱情,喜欢收集一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比如镜子、玻璃片、瓶盖、珠子、彩色扣子、金属小片、硬币等,只要它们看中,并且能“拿”得动,就会毫不客气地不告而取。这些东西都被雄乌鸦放进了巢穴,成为吸引异性注意的装饰。外壳闪亮的昆虫也会成为其中之一。古人在乌鸦巢里发现的类似东西,误以为是老鸹睡觉枕着用的,所以也叫老鸹枕头。

童年在农村成长的中年人大概都有这样的回忆,小前儿去洼里拾老鸹钿儿,装进瓶子里,拿回家喂鸡。鸡吃了下的蛋,蛋黄红彤彤的。也有的地方叫老鸹虫。

沧州的“前儿”很多

“我小前儿帮着大人卖过炒瓜子儿。”“我小前儿齁皮。”“这首歌,让我想起小前儿的好多事,那时候真开心啊!”……

小前儿,沧州方言,指小时候。相对于中年人而言,小前儿大概可以包含少年以及童年时代。除了“小前儿”,沧州话里还有“多前儿啦?”“那前儿”“增(阳平)前儿”……

多前儿,多咱儿的转音;多咱儿,又是多咱的儿化;咱,则是早晚的合音。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早晚是询问时间的词,意思是‘什么时候?’最早见于晋代文献,一直到宋代。从元代起,就不说‘早晚’而说‘多早晚’。更后,早晚变成一个合音字,从前写‘喒’或‘咱’,现代多写作‘偺’。”

那前儿,就是那咱儿、那早晚、那时候。增前儿,就是这咱儿、这早晚、这时候,增是“这么”的轻快连读。

“馇黏粥”“搿伙”“莛秆儿”

一方水土里的乡音

方言源自于生活,一方水土,历经千年,更音迭变,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和传承。

馇(cha一声)黏粥,沧州方言读作擦(ca一声) 粘粥。粘粥和黏粥同义。馇粘粥,是从加工的工艺和动作上叫的,馇是边煮边搅动的意思,老百姓语言听着土,仔细琢磨琢磨,里面透着不少文雅,很多说法是古汉语的余存。一个馇字,抓住要领,准确传神。如果换成熬,就少了画面感,一是于事实不符,二是如果不知情地如法炮制,恐怕就要吃糊的了。

搿(ge二声)伙着一群小伙伴去玩。搿伙,沧州方言,意为合伙。搿,古代原意为双手合抱,引申义为结交,也写作“搿合”。莛秆儿,沧州方言,一般指连接高粱穗的那部分茎,高粱秆儿。莛,(ting二声),本意是某些草本植物的茎:麦莛儿,韭菜莛子。我们沧州人小前儿,家里的锅盖、箅子,都是莛秆儿做的。

郑志利介绍说,地方俗语是一种特有的地方文化,最具地方特色。有些俗话我们每天都在听、在说,甚至有些时候还会书面引用。什么“俗话说的是……”“老话说得好……”这都是世世代代的经验,极具说服力。但有意思的是,有些俗语说出来不会写,不晓得书面哪个字能够替代它;有的则是其中意思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为找不到更贴切的解释;还有的不知道它的由来,别人说,我也说,反正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歌曲里的乡音很多见,比如朗朗上口的东北话、略带喜感的河南话、自成一派的陕北民谣、“刘三姐歌谣派”的广西话……总之一个地方的方言入歌,更多的是唱出了家乡人家乡事家乡的味,倾诉对家乡的情感和祝福。

2021-03-23 齐斐斐 歌曲《沧州 沧州》火了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7688.html 1 里面的沧州话,你懂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