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某银行推出的“彩礼贷”,最近遭到了舆论“炮轰”。为有需求者提供最高30万元贷款——在当前娶亲高成本的背景下,这款产品的确颇具市场。然而,“天价彩礼”终归是陋习,打着解决彩礼难题的旗号,实际上要在那些给不起彩礼的人身上盈利,还助推了不良之风,难怪“彩礼贷”刚一露头就被喷得体无完肤。
“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这家银行的宣传语,说得好像贷出去的钱不用还似的。不需要贷款的人,看了这标语一笑了之,而急需这笔钱的人,却很容易被戳中内心的痛点。最近有个词叫“贩卖焦虑”,银行的这项贷款,不免有贩卖彩礼焦虑之嫌。在贷款的诱惑下,很多家庭为了解决眼前的难题,会更容易屈从于“天价彩礼”,但贷款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且终究是贷款人的一笔人生负担。
民政部去年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试点地区对“天价彩礼”进行整治。“彩礼贷”的推行,显然与国家推进移风易俗的初衷背道而驰。彩礼不是婚姻唯一的试金石,在彩礼上过度要价,让对方立于尴尬的境地,未必是幸福生活的保障。看似“雪中送炭”般的营销,实际上是一碗“毒鸡汤”,只会让“天价彩礼”的思想波及到更多人。
除了“彩礼贷”,“墓地贷”“婚庆贷”等奇葩贷款也真实存在,蛊惑着那些正值困境的人。还有一些减肥产品和美容产品,抓住了当今不少年轻人的“容貌焦虑”,大肆传播“长得丑,无路可走”的理念,促使一些原本就缺乏自信的人更加焦虑,从而陷入产品营销的误区。可见,“贩卖焦虑”已经成了渗透于各行各业的病态营销。
当然,抵制“彩礼贷”等贩卖焦虑手段,还需自己有颗“大心脏”。诚然,无论是“天价彩礼”还是“容貌焦虑”,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依然存在。面对这些焦虑,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改变自己的心态,效果全然不同。总之,可以被“贩卖”的焦虑太多,每个人都不妨多一点独立思考,拒绝为“贩卖焦虑”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