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骅及周边一些地方,民间有一种好看又好吃的面食,叫做花花馍,学名“面花”,实际上就是一种“漂亮的馒头”。平日不常见,只有年节、婚嫁等重要日子才制作。制作面花的必备工具是面花模子,方法是按照模子的大小,将软硬适宜的发面团塞入模子里,用手劲将模子里的图案和面充分接触、压实,反扣过来磕出面团,模子里的图案就印在了上面。各式各样的面花从模子上印出来,真像是模子开出的花。上锅蒸熟,就是花花馍了,再给花花馍点上一个醒目的红点,节日的气氛更浓了。
沧州博物馆收藏和展示了150个面花模子,轮廓形制各异,刻花丰富多彩,有游鱼、蝙蝠、如意形,还有狮子、老虎、麒麟形,寿桃、石榴、葫芦、莲荷纹更多,有的还刻有“福”“寿”“囍”等表意鲜明的文字,整体图案主要表达多子多福、年年有余、长命百岁等寓意,与中国传统祈福、纳祥有关。其间,还有几个月饼模子,形制为圆形,图案中都有表明味道的文字,如“五仁”“豆沙”“海味”等。
模子多为边缘不规则的长方形、方形、圆形等,一般圆形和方形的模子,凹槽只有一个,而长方形的则可多达二至四个。为方便翻模,有些模子还会有一个单手可以握住的模柄。模子的厚度约在4厘米左右,拿在手中,感觉比较厚实有分量,其厚度过浅或过深,均会影响面花的美观及模子的使用寿命。模子的外轮廓尽管看着有些不修边幅,但中间的凹槽不论是边缘还是底部的花纹,都会修饰得颇为精整细致,这样刻出的面花才具美感。
面花模子那憨厚的外形与细致的刻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像沧州人质朴而又细腻的性格。细细品味,会感觉出其中包含着的丰富的民间智慧、厚重的历史信息和鲜活的时代特色。
张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