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祁凌霄)献县单桥是闻名于世的全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已有近400年历史,是一座至今“活”在人们生活中的宝贵文化遗产。3月28日上午,“文化八仙桌”系列访谈将以“岁月静好 单桥不老”为题,围绕单桥在历史上产生过的影响和在当代的文化活力,邀请作家、文化研究者、文旅开发者展开多角度探讨。
本次访谈邀请的主讲嘉宾是宋灵慧、史丽娜、吕永森、杜书恒、孙英杰。其中,宋灵慧是书香沧州阅读推广人,史丽娜任《无名文学》副主编,吕永森曾获“燕赵文化之星”称号、区域文化研究学者,三人均是作家,在文学和地方文化研究领域成绩斐然。吕永森还是河北大学献县文化研究院主创者,组织了首届全国性的献县文化学术研讨会,组织“汉献王奉祀园”布展开园,整理著述地方历史研究文献多种。杜书恒是沧州市首届教学名师、书香沧州阅读推广人;孙英杰曾获献县特殊贡献奖、县长特别奖、沧州劳动模范、献县好人等荣誉称号,任匠心文旅产业集团董事长,致力于文旅事业,在单桥和献县文化旅游的开发上有突出贡献。
单桥经历了数百年的岁月沧桑。风雨飘摇,屹然不倒;时节如流,石桥不老。单桥具有科学、艺术、历史文化等多重价值,寄托着人们对岁月静好的期待,也在现实世界中影响着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不断深化塑造着区域文化精神。单桥所承载的精神,在石桥本身的产生、修建、设计上有哪些体现?在历史上,单桥及滹沱河所在区域,发生过哪些善美故事?单桥不老,这座至今“活”在人们身边的古桥,对当下产生了哪些影响?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价值之一是“活”起来,为了使这座古老的石桥更加灵动、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应采取哪些方法?文旅开发是“活”起来的方法之一,怎样才能做到既要保护好,又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与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产生水乳交融的联系,进而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深化区域文化精神?
这些问题,都将在访谈中展开讨论。欢迎读者扫码入群,参加互动。
时 间:28日上午
电 话:1883378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