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是个什么东西?很多国人并不了解。直到这两天“H&M”被骂上热搜,这一瑞士服装品牌才算在国内尽人皆知。
其“出圈”的方式并不光彩——公开发布声明抵制新疆棉花,造谣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等侵权行为。一边想赚中国的钱,一边想砸中国的碗,这俨然低估了中国人的凝聚力。一时间,国人纷纷发声捍卫国家名誉、抵制“H&M”,各大电商平台也纷纷下架有关商品。按汉语拼音解读,有网友将“H&M”称为“荒谬”,如此冠名恰如其分,“H&M”正是用一场荒谬无脑的行为,挥霍着自己并不富裕的市场。
先说说所谓的“强迫劳动”。据有关媒体报道,新疆棉农前些年采摘棉花会雇请采棉工,大家抢着来,两个月挣一万多元。现在改用机器采摘,收自己的棉花挣自己的钱,何来“强迫劳动”呢?新疆棉花的高品质和高声誉,不是一两句造谣滋事的话就可以撼动的。像“H&M”这种本就骂声不断的品牌,应该关注的问题不在于抵不抵制新疆棉花,而在于是否配得上新疆棉花。自己的质量尚未站得住脚,还冠冕堂皇地贬低别人,所谓“丑态不自知”,说的就是这样的做派吧。
同样发表过类似言论的,还有耐克等品牌。面对这些已经在国内形成强大品牌效应的商品,我们维护主权的同时,不妨也从中反思:巨大的中国市场,何以让这些“舶来品”唱了重头戏?这样的现象不能简单归结于“崇洋媚外”,耐克等品牌之所以让很多年轻人趋之若鹜,甚至被当成生活品质的象征,绝不仅仅是因为“舶来品”的名号,而是源于产品质量、包装、宣传等多方面的因素。诚然,我们拒绝一切对中国市场不友好的因素,但拒绝的方式除了声讨,还有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以更高的服务和质量提升竞争力,把国内的一批品牌继续做强做大。
有网友说,新疆棉花很软,但中国人很硬,绝不放任无良企业“乱弹”。不可否认,随着科技发展和技术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在国内外抢占了重要市场。与此同时,在部分行业和领域,我们也应承认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对标高水准,不断补强自身,让更多产品拥有和新疆棉花一样的底气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