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什么?”看有人停在小摊旁,摊主费劲地说出四个字,高一脚、矮一脚地缓缓走过去。
手机支架、儿童面具、数据线……市区解放路与交通大街路口东北角,一个编织袋上面,放着一些小物件。“老板”身高看上去像个十几岁的孩子,他手脚肌肉萎缩,走路时一瘸一拐的,口齿不太清楚。他在这儿经营这个固定“摊位”已经4年多。
“老板”叫于书岐,今年34岁,沧县仵龙堂人,刚出生几天时患上了脑膜炎,留下了后遗症。5年前,他从老家搬到姐姐的住所——医药小区,和七旬老父亲一起生活。搬到这里,他开始了新生活,网上进货,在离家最近的十字路口,搭起了这个不起眼的摊位。
每天下午三四点钟,都能在这里看到于书岐的身影。他拉着一个小型红色拉杆箱,提着一把小凳子。拉杆箱里便是这些总价值不过百元的小物件。有儿童玩具,有生活用品,一个进价不过几元钱。“卖出一个赚不了几块钱,也许几天卖不出一样。”可于书岐还是坚持每天到这里出摊。他说:“人不能闲着,能做什么就做点儿,要自食其力,凭本事赚钱。”
之前,于书岐还当过两年保安,最终由于身体原因,被解雇了。现在,于书岐每月能领到200多元的救助金,即便这样,要强的他还是想凭一己之力做点什么。虽然和别人沟通起来有些吃力,但他自己摸索着,学会了上网。网络为他开启了新的大门,他经常看新闻、听广播,也学会了网购。
于是,他下“血本”,买了一些小物件。网上购物很方便,快递可以直接送到家。每次收到快递,他总会很仔细地拆开,一遍遍地看,再放进他的拉杆箱里。他很爱惜自己相中的这些“宝贝”。他说:“不指着这些东西能赚多少钱,但是它们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有时候,连续三五天不开张,他也不着急;有时候,一天能卖出好几件,他就会回家再继续上网进货。哪家店的玩具新鲜,哪家店的支架质量好,网购时间久了,他全部悉知。
多年来,他的生意虽然一直不温不火,可是,附近很多居民都注意到这个要强的青年,经常有好心的居民前去问候。有人为了照顾他的生意,会专门去他的小摊,买个小玩具回家给孩子玩。有人手机充电器坏了,也要特意跑到他那里购买。更有好心市民被他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专程驾车前往购买物品,扫付款二维码时,故意为他多转100元善款。
虽然日子艰苦,可于书岐却过得津津有味。每当有人担心地问他缺不缺钱时,他总会轻描淡写地说:“不缺钱,存下了。”原来,每过几天,于书岐就会把赚到的钱存到银行,有时候哪怕只有一两元,他还是会照存不误。他说:“靠自己双手挣来的,花着才踏实。”
“前几天天气不好,我没出摊,和我爸在家听广播了。”“今儿中午吃的是菠菜,我爸做的。”由于身体原因,做一日三餐的任务就担在年迈的老父亲肩上。父子俩的生活极其简朴,却又津津乐道。
于书岐特别爱笑,在他的笑容里,有自强不息、勇敢向前,也有跨越挫折后的坦然。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