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杰 通讯员胡言斌)黄骅港积极推进港口升级转型,加快内陆港建设。按照确定的“三线”(北线朔黄铁路、中线太中银铁路、南线邯黄铁路)战略,在“三线”沿线的重要物流节点,利用其辐射范围内的产业特点和聚集效应,同当地优质企业结合,整合场站、铁路、码头、船公司等资源,“十四五”期间建设20个内陆港,增强港口对腹地经济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据介绍,朔黄铁路沿线的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内陆港,预计今年7月一期工程完工,年货物周转能力1000万吨,同时建设3.1公里铁路专用线。这个内陆港150公里辐射范围包括忻州、晋中、太原、阳泉、吕梁、朔州等山西中部城市,这些城市所产工业制成品以及上水的铁矿石、铝矾土、木材、建材、陶瓷制品等,均通过天津、唐山、青岛等港口周转,五台县内陆港建成后,可以通过海铁联运班列从黄骅港周转。太中银铁路沿线的山西平遥无水港,2019年6月开通山西介休、平遥至黄骅港的35吨开顶箱海铁班列,现基本实现了“天天班”和“重去重回”,为两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邯黄铁路沿线集装箱生成量巨大,品种繁多,之前大部分以汽运方式通过天津港下水,少部分通过青岛港下水。去年12月,沿线的黄骅港—石家庄高邑无水港揭牌,为河北打造了一个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覆盖陆路与海路,服务“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据悉,内陆港也叫无水港,是沿海港口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支线港口和现代物流的操作平台,主要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在已挂牌成立的山西五台、山西平遥、石家庄高邑内陆港基础上,将加快推进鸡泽、安平、乌兰察布、雄安新区等内陆港建设。以内陆港为节点、铁路为大通道,开发开通新的海铁联运新通道,不断延伸港口服务范围,吸引腹地煤炭、矿石、石材、木材、粮食等产业向港口聚集,增强黄骅港对腹地经济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这些内陆港全部运营后,每年至少能为黄骅港带来30万至40万标准箱的吞吐量,同时随着外贸箱的增加,将极大推动黄骅港港口国际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