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31日
第04版:04

放学“真空”被填补 “三点半”难题还难吗?

——课后服务效果面面观

据新华社兰州3月30日电 教育部近期表示,将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开学以来,多地大力探索课后服务模式,求解“三点半”难题,家长不再为接孩子而犯愁,师生之间的课后交流也多了。但与此同时,一些学校的课后服务还不到位,有些变成变相补课班,老师学生压力双增加;有些搞课后服务“一刀切”,学生“被自愿”参加。业内人士认为,要让课后服务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能量棒”,完善课后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让“三点半”不再揪心

每当下午第二节课下课后,琅琅书声就会从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的诵读班内准时响起。一旁的舞蹈教室内,一只只“小蝴蝶”更衣完毕,也开始新一天的排练。书法班、科技班内,孩子们全神贯注、饶有兴趣地与老师互动着……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开学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出台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带来许多积极变化。

北京推出中小学生阶段的课外活动计划,上海公办中小学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浙江杭州的课后服务被家长称为“晚托班”……

多地家长反映,自从有了课后服务,他们已将孩子的校外兴趣班“砍”掉一大半,只保留部分周末兴趣班。兰州市民窦瑞表示:“我家孩子上小学6年级,原来一周需要上3个兴趣班,现在只保留1个。”

谨防便民之举变形走样

从这学期开始,许多省份已开始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全覆盖。但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部分地区的课后服务出现变形走样倾向,亟待加强规范与引导。

——孩子和家长“被自愿”参加。有家长反映,部分学校通过家委会或印发《关于课后服务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方式,和家长沟通课后服务事项时,都会说明采取自愿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搞起了“一刀切”,孩子和家长只能选择“同意”,自愿变成“被自愿”。

——课后服务成课后补习班。部分家长透露,学校的课后服务很少安排手工课或团体活动之类的项目,而是变成第二课堂。

——学业负担又有增加。陕西宝鸡的张女士反映:“孩子更累了,从早到晚上一天课,课外班延时至6点,回家更晚了,睡觉也更晚了。”

——疑虑担忧仍存在。多地校长、教师反映,课后服务固然好,但长此以往经费缺乏保障,教师工作量大幅增加,薪酬补贴却没有相应增加。

课后服务也需健全服务体系

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为了更好地和家长上下班时间相衔接,教育部门还将考虑实行弹性放学时间。

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和担忧,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段戴平表示,这些问题实际上都反映出“教什么、谁来教、钱从哪里来”这三个基本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规范“边界”,逐步探索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体系。

课后服务需要经费保障,在实行中应常想解法常找解法。段戴平认为,各地方可根据实际状况确定课后服务财政补贴的方式和标准。财政吃紧的地方可采取成本分摊方式,财政补贴一部分、服务性收费一部分。

让课后服务因人而异有“弹性空间”。“家长希望课后服务这段时间能够满足不同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其实也就是‘因材施教’,我们采取打造‘兴趣课超市’的方式,内含30至40个课种供学生们选择。”兰州市西固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国荣认为,学校不可能包揽所有的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挖掘资源,甚至邀请、购买外部师资开设拓展课程,开足开好课后服务,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

2021-03-31 ——课后服务效果面面观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8409.html 1 放学“真空”被填补 “三点半”难题还难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