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
一条运河,千年流淌。两岸烟火,生生不息。
南川楼历经风雨,如今楼虽已不在,但不久的将来,这里又将是运河岸边一处盛景——
2021年春天,沧州主城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如火如荼,老城区南川楼也迎来新机遇——整体征收改造。
南川楼、朗吟楼将复建,千尺古街再现古风古貌,文化街区独具特色,多个亮点让沧州大运河更具历史厚重与人文风情。
未来,这里不仅融入现代化城市景观,更将再现南川楼古老的文化盛景。
记者从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办公室了解到,南川楼片区将复建南川楼和朗吟楼,打造南川楼文化街区,新建城市园林景观,整个区域大气富有底蕴,令人充满期待。
踏着徐徐春风,日前,记者走进南川楼片区,窄窄的胡同,坑洼不平的道路,居民进进出出,忙着打包收拾东西,停在门口的三轮车上堆满了家具和杂物。
这个片区位于大运河东岸、南湖公园西侧,基本都是老旧小区和平房,生活环境和品质不尽如人意。但由于其地处运河区老城区位置,附近居民享受着周围成熟的配套设施,出行购物都很方便。“原来觉得住这憋屈,现在要搬走了还有点舍不得,以后建得好了一定回来看看。”在南川楼生活了60多年的居民王桂香说。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这个片区纳入征收改造范围。记者从运河区相关部门了解到,南川楼片区征收范围东至管道胡同、西至运河、南至运河、北至南湖公园,占地约303亩,涉及居民760户。从3月11日下发征收公告起,28个群众工作组全部扎根一线,入户走访开展工作。3月15日就有居民开始搬家,目前征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南川楼片区是沧州历史街巷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是城市记忆的微缩区,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这个片区与清风楼、南川楼、朗吟楼、文庙、几字弯等共同形成大运河城市重要标志。得知南川楼片区即将征拆,不少文化人士、摄影爱好者及普通市民前来采风、记录,扛摄像机拍摄的、拿着手机发抖音的、上空还不时有无人机航拍……“这个片区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一定要赶在它消失前记录下来。”摄影爱好者王韬多次走访南川楼,留下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目前,片区改造规划及南川楼、朗吟楼设计方案已经专家评审会通过,二楼建筑设计方案市规委会已研究通过,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市大运河集团目前配合运河区强力推进征拆工作,同时地勘、测绘、施工等前期工作也在进行中。
根据规划,将在原址复建南川楼、朗吟楼,片区内将形成三条线,即中间的千尺古街、西侧的沿大运河界面和东侧的环南湖界面。片区内包括老南川楼村、无线电二厂和铁路给水所。最终形成两个点(南川楼、朗吟楼)、三条线(千尺古街、沿大运河界面、环南湖界面)和一个面(南川楼村文化街区)的基本构架。
南川楼区域双面环水,与周边片区构成完整的游线和地标节点,形成“两楼一街,北文南狮,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空间格局。本着“理路、立标、营城”的规划理念,南川楼片区改造首先将理顺交通、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营商保证;通过南川、朗吟二楼风貌复现,使其成为整个文化街区地标性建筑,汇聚人气、商气。
完成全部征收后,以点带线,以线串面,通过重要节点(南川楼、朗吟楼)和界面(百年老街、滨河界面、滨湖界面)的打造,运河岸边的这一区域将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具有“烟火气”和城市记忆的运河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