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农业产业的兴旺,关键是人才振兴。现代农业的发展,急需新型农民。“80后”青年张进,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新农人。作为青县和润泽家庭农场的“掌门人”,这几年,他不断汲取新知识、输出新理念、使出新招数,将甜瓜产业经营得风生水起——
“最甜甜瓜”迷倒
“吃瓜群众”
“张总,啥时候给俺们团点甜瓜啊?就等着吃你家的瓜呢。”“和润泽生鲜仓储购”微信群里,张进又“挨”催了。打3月起,棚里的甜瓜陆续上市,他已记不清被群友们催了多少回了。
除了微信群友,市区多家商超的经理们也连番电话“轰炸”,就为了能早点抢到他家的瓜,摆上柜台满足市民们的“吃瓜”期盼。
“是啥稀罕品种,这么多人惦记着?”哪知他说,让人们垂涎三尺的瓜,就是市场上常见的羊角脆、博洋9号甜瓜。
他的瓜有啥魅力,为啥人人都愿意做他的“吃瓜群众”?
来到和润泽家庭农场的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忙着打包。箱子上,一个羊角脆被掰成两瓣,露出橘黄的瓤心,散发着淡淡的瓜香。张进拿着测糖仪,熟练检测着。
“每天出瓜前,俺们都会现场试测,不管是羊角脆还是博洋9号,至少能达到14个糖。”他笑道。
他说,这还不是他家甜瓜的糖度巅峰。在2019年至2020年河北省西甜瓜大赛上,他们种植的薄皮甜瓜,经专家检测,糖度达到了20.1度,因此获得了“最甜甜瓜”称号。
“吃在嘴里,甜到心里。吃他家的瓜,可以说是满满的幸福感,毫不夸张。”不少人这样点赞。
甜度为王,酥脆的口感,同样让人垂涎不已。咬上一块,爽口无渣,脆嫩的瓜皮和酥软的瓜瓤就在齿间的消磨中,悄悄俘获了人心。
这样质优味美的甜瓜,不光让市民们抢着买单,还征服了不少专家。去年5月,在全国西甜瓜大赛中,和润泽家庭农场代表我市以单个薄皮甜瓜品种参赛,在全国1000多种薄厚皮甜瓜中脱颖而出,斩获甜瓜综合组季军。
“80后”种地玩出新花样
眼下,各地的温室甜瓜陆续上市,市场保有量越来越多。为啥张进的瓜,能独得人心,抢鲜市场?答案,就在他的故事里。
1986年,张进出生于青县陈嘴乡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世代务农,张进小时候,就是在食用菌大棚中长起来的。耳濡目染,求学时,他还走进了河北农业大学,深入学习农业种养的专业知识。
这些年,虽然父辈早已放下锄头,走上了微生物菌剂研究与应用的商业道路,但张进却没有放弃与农业链接的机会,更在探索中,将种植玩出了“80后”的花样。
敢于尝鲜,是新农人的特性。毕业后,来到微生物研究机构,别人都在研究咋用菌剂治水,他却另辟蹊径,跟土壤改良死磕。
“连年施用化肥、农药,不少土壤出现板结、盐碱化状态,丧失了活力。这样的地,种出来的瓜好吃得了吗?”张进道出了缘由。他说,用微生物菌剂治土,就是要帮助土壤“疏筋活络”,通过平衡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来有效分解土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促进作物生长。
其间,他也没少参加青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农业技能培训。先进的种植知识、绿色的管理技术……培训后,这些新鲜的理念在张进的心中多次碰撞,也让他看到农业的前景。带着对现代农业的憧憬,和润泽家庭农场诞生,张进也由此走上甜瓜种植之路。
“开始时一直是自己摸索,虽然也有一些心得,但是甜瓜口感并不十分出色,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肥、药都是粗放使用,管理上还有所欠缺。”实效并不理想,周边也不乏冷嘲热讽,但是张进没有退缩。
“新农人,最不怕的,就是挫败。自己不行,就跟别人学。”他踏上了提升自我的道路。
农广校的培训,少不了他的身影,专家教授的知识和技巧,花钱都买不到,哪一点都不能错过;加入河北省蔬菜产业体系沧衡试验站,站长宋立彦带来的田间管理硬技术,没少被他收入囊中;试验改良棚室,把传统土墙棚升级成钢架棚,以此增加昼夜温差,让瓜果更甜……
张进的升级之路,就是甜瓜的蜕变之路。几年间,不断深入钻研田间高精度管理技术,兼施土壤改良,内外双修,张进的甜瓜这才在市场上“出了圈”。
新农人“组团”拓市场
“农业天地,大有作为。”不同于一般农户只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作为“80后”的新农人,张进的视野更加广阔。
在河北省蔬菜产业体系中,他结识了不少农业院校的专家教授,接触到了更多先进的种植理念。2018年,跟随着老师们,去到日本考察、学习了2周。从日本南部走到北部,沿途的社会人文、风土人情冲击着他的视觉,更触动着他的内心。
“我们与人家的差别在哪儿?”管理、营销、服务……他没少思考。回国后,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他不仅开始研究一些水肥高精度的概念,还将思路从产品管理延伸到了市场拓展及后期服务上,并由此萌生了开辟高端市场的想法。
“试验做了不少,相信俺们的瓜,肯定不比他们的差。但咱的销售确实不行,和人家一比,首先从包装上就‘掉价’了。”此后,他又多次跟随熟识的果蔬商人到越南考察学习,还取来了不少“包装经”。
“参考了越南的包装纸箱,我们一点点攻克承重这个难关,费了不少脑细胞,才做出了能承重90公斤、瓜还不会被压坏的纸箱。后来,还因为瓜果要在冷库存放,又增加了防潮功能。”虽然随着不断改进,甜瓜包装的成本不断增加,但精细化发展,为他们敲开了市场大门,不少果品商家抢着要和他签订采购合同。
这时,张进没有一个人独尝甜头。他知道,虽然自己的种植规模有限,可整个青县,有10多万亩的种植面积。“我能做到的,周边的农户也能做到。带着大伙儿一块种植、一块销售,才能让青县甜瓜的影响力辐射到全国各地。”
为此,他尝试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把自己所看到的、学到的,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带着不少种植户走上品质、品牌的致富道路。
“干啥就得吆喝啥,哪能光跟着别人走,得自己用心走在前头。”张进说,明年,他们还要向线上销售靠拢,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他也希望,更多热爱农业的年轻人能加入进来,一起引领农业的新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