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4日
第05版:05

从线上回归线下 群艺馆里热闹起来

□ 本报记者 尹 超 摄 影 魏志广

春日好时光,公共文化活动也热闹起来。唱歌、跳舞、朗诵、戏曲……随着群体文化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市群艺馆群文活动楼里,每天都有不同的文艺队排练,迎接即将到来的演出。

还未进门,悠扬的京胡声和着整齐的唱腔,就在微风中画出一条空灵的弧线,少许,乐声停下,有人说:“这遍唱得不错,再接再厉!”

4月8日9时许,市群艺馆群文活动楼前,京胡悠扬,歌声阵阵,各种排练正在进行中。64岁的梁莉萍是其中一员。梁莉萍是御河东方艺术团团长,艺术团成立至今,参加过多次演出,还曾登上央视的舞台。“现在群艺馆活动场所逐渐恢复正常了,线下演出活动也多起来,我们的排练也步入了正轨。”现在,每周四上午,他们就在市群艺馆群文活动楼二楼舞蹈练习室活动。虽然活动时间从一周两次减到一次,但梁莉萍也很开心。

“太阳星星月亮是天上的一家,草原森林湖泊是地上的一家……”随着欢快的音乐《母亲是中华》响起,12个人的队列跟着节拍舞动起来。

“最近在忙着排练迎‘七一’文艺表演节目。”梁莉萍说。他们艺术团近期有两个节目在排练,分别是舞蹈《母亲是中华》《天天好时光》,准备参加4月中旬的群众舞蹈展演。“6月还有演出呢。”梁莉萍说,“虽然挺忙,但很开心。既丰富了业余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除了每周四固定在群艺馆排练,他们还经常加班。“就在小区门口的空地上排练。”梁莉萍说。4月10日18时,53岁的苏连红骑着电动车来到御河新城东区南门,和梁莉萍汇合。寒暄几句,马上进入排练状态。

“退休前对舞蹈一窍不通。前段时间在广场上看到御河东方艺术团排练,很喜欢,就加入了。现在已经参加过两场演出了。”苏连红说。

在群艺馆活动的各类社团里,像苏连红这样,偶然加入文艺社团的人不少。66岁的马春挺,在小区门口看到有舞蹈队排练,出于热心,提了几点建议,就被舞蹈队“盯”上了。“当时我在御河新城住,他们挨家挨户打听我。”马春挺笑着说。

马春挺曾在北京居住10余年,多次在社区参加过大型庆典活动,本身就对文艺感兴趣,耳濡目染下,学到了不少东西。写小品、合成编曲、编舞……热爱学习的他,几乎样样精通。“需要啥我就学啥。”马春挺说。编辑音视频、制作图片、整理文档等,他都是自学的。

“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不仅要动起来,还得把内涵表达出来。”不仅担当起热心的编导,马春挺还耐心地给队员讲解每一个动作的意义。

老年大学的京剧团,社区的文艺队,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他们在这里其乐融融。共同给生活增趣,为公共文化活动添彩。

2021-04-14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9531.html 1 从线上回归线下 群艺馆里热闹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