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沧州日报
承办:沧州日报《人文周刊》
◆总策划: 张徽贞 周红红
◆主 讲: 万迪宏 东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张增岗 东光县文联主席
陈金平 《大运河历史文化名镇——连镇》主编
匡淑梅 省作协会员、记者
徐孟茹 省民俗文化协会会员
◆主 持: 祁凌霄
◆执 行: 刘 伟 高海涛
□ 主持人语
换种眼神
看经典
祁凌霄
连镇是大运河创作出来的经典。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运河水千百年的抚慰涤荡蓄积,连镇被塑成囊括老驿站、名小吃、大商业、古战场、旧民俗等多种亮点的历史文化名镇。
经典,有文字性的,也有艺术性的,更有集文字、艺术、风俗、科技、建筑等于一体,并超越了这些个体的空间存在。连镇,就属于后者。
经典的内容和内涵,往往会因时光迁移而暂时休眠,也因后人赋予其时代新意义而苏醒再生,正因其包含了随时可激活的、具有普世文化意义的因子,经典才成为经典。历史上经典就是经过一代代人不断激发充实丰富,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并转化为助推时代行进的动力。
解读经典的眼神不是僵死不变的,是不停变换的。换种眼神读经典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西汉时期,在连镇景县周边这一大片土地上的董仲舒,就赋予先秦儒学新阐释,使之成为被独尊一统的经典。董仲舒的眼神不同于河间献王刘德,刘德和他的学者们是整理,是通过版本文字等学问对经典最大程度地复原。在刘德他们那里,经典本身的内容基本没有增减,而董仲舒则在此基础上换了种眼神儿,赋予儒学时代性的新生命,还赋予儒学包容其他学术的宽度。同样,在清代中期,乾嘉学派通过文字训诂金石音韵之学,把先秦经典文意变得比明代更为清楚。但在经典内涵的思辨方面,他们几无贡献,直到清末民初,后来者在乾嘉学派的基础上,换了另一种眼神来观照,才迎来了经典的春天。
对于经典的注视,每个时期或时代都要变换不同的眼神。经典是活的,眼神也是活的。近二三十年来,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探寻,形成一种热潮,积累了宝贵的资料。这时期,整理探寻是一种必要的主要的眼神,因为这些积累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一。然而仅积累还远远不够,要使经典活起来,需要提取其中随时可激活的因子,使之与人、与社会、与当代发生活泼泼的关联。
历史上的连镇成为经典,是因为大运河水运,而当代,大运河水运功能已经不再。但连镇作为经典积累下来的可激活的文化因子还大量存在,这些因子与当代的结合点,便是建设者们的凝目处。
大运河失去了水运功能,但大运河的水还摇荡着清波,如能把这些清波拢入寻常百姓的眼帘,着眼处便是驿路花明、古渡云飞。
主持人:
连镇,是大运河上重要的驿站、渡口、古战场、商业繁华地。作为大运河上的重要枢纽,连镇曾产生哪些重要作用?留下哪些与驿路相关的遗迹?
万迪宏:连镇,古称连窝镇、莲窝镇,也称连儿窝,始建于隋,形成于宋,兴起于明,繁荣于清。因运河两岸村落地势低洼并连成一个整体得名“连窝镇”,也有低洼积水处盛长莲花而得名“莲窝镇”的说法。连镇处于吴桥、阜城、景县、东光四县交界,是一座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名镇。
张增岗:连窝驿是古代运河上的重要水驿,有重要的军事作用和商业价值。清末,津浦铁路穿连镇而过,运河的水运功能逐渐淡化,连镇的水驿功能开始降低,但陆驿功能增强。铁路运输给水所就在连镇运河边,由德国工程师设计、日本人施工,2000年还在使用,目前保存完好,是珍贵的遗存。与交通、商业等有关的遗存,如明开街碑、明宁公处士碑、晋商会馆碑、吴桥北界碑等相继出土并被保存研究,见证了连镇作为驿路的繁华。
陈金平:明朝南京至北京的水路沿途置水驿41处,设驿丞专管,连窝水驿为其一,位于连窝镇运河西岸。主要任务是“递送使客,飞报军情,转运军需”。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置连窝递运所,位于运河西岸,连窝驿北,是河间府仅有的3处递运所之一。递运所专司运送军需物资及贡物。嘉靖《河间府志》载:“连窝递运所红船34只,水夫332名,防夫20名,铺陈如船只之数,支应过关米银4564两2钱。”驿站和递运所,既巩固了国家政权,也带动了沿岸市镇发展。
泊于驿站的文人墨客留下很多诗作,这些诗行幻化成大运河画卷中有关连镇的美丽音符。如明朝国子助教瞿祐在《泊吴桥连窝驿》中赞道:“官船来往泊官河,凤有高梧鹊有柯。久客羁栖嫌寂寞,喜闻水驿是连窝。”瞿祐偶泊连镇,寂寞之情一扫而空,可以想见当时连窝水驿的盛景。
驿站的历史遗迹现在已不多。铁路兴起后,津浦路上的列车多在连镇站停留。给水所印证了连镇作为铁路站点的历史。另外,保留至今的一些实寄封,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如1905年从连窝镇寄出经东光、天津中转到达北京的红条封和1909年9月19日从天津寄出,经泊头中转寄至连窝镇的实寄封等。
徐孟茹:连镇还是军事重镇。东汉黄巾军曾血战连镇。太平天国北伐军在连镇与清军对峙。此外,左宗棠也曾在连镇设行军大营平定西捻军。张之洞途经连镇时作诗:“此是名王旧战场,连村青草上颓墙。野狐争冢抛残骨,官马眠坡带烙伤。”另云:“饥鸟窥残骨,耕人拾断戈。存留完舍少,燐聚废营多。”可见当时战事之惨烈。在革命岁月里,夜袭连镇夺伪钞、奇袭连镇警察所、解放连镇的红色事迹,至今歌咏。
连镇的繁荣还体现在棉花业上。万历商书《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载:“北花衣轻而纱细,襄花衣重而纱粗,北花好纺,因性长,襄花难纺,因性急。卫河里郑家口、连儿窝……北花第一。”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花纱布公司连镇支公司收购加工各地送来的棉花,纺成纱,织成布,运往全国各地,为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和巩固新生革命政权作出了很大贡献。东光县唯一一家省属重点企业省供销社油棉加工厂在连镇建成,逢收购季节,运棉车涌入连镇,热闹非凡,给连镇的商业、饮食、服务业、搬运业带来生机。
匡淑梅:在驿站及漕运方面,明代谢肇制《北河纪》:七十里至吴桥县之连窝驿,在县东五十里。明代黄训《名臣经济录》:新桥驿至吴桥县连窝驿七十里,连窝驿至德州良店驿七十里。嘉庆《大清一统志》:连窝镇在吴桥县西北四十,卫河东岸,西南去景州四十里,东北去东光县十八里,为三州县接界处。明樊深《嘉靖河间府志》:连窝驿,站船16只,土民10名,水夫80名,粮佥6名,水夫54名。铺陈,如船只数。支应馆夫银2580两……以上是水运的记载,而铁路给水所则是水运转陆运难得的见证。连镇商业繁荣,催生了很多大户,如民间老话连镇“黄百万,还有谢家也不善!”当年的大户庄家,墓地曾被标入《大清皇舆图》,是连镇一胜景,石构件至今犹存。驿路带来小吃的兴盛,让人称道。现存庆祥油坊大门,则是油棉产业的见证,连镇棉还叫御河棉,与大运河密不可分。
主持人:
谢家坝是大运河河北段的世界文化遗产点之一,它的建成和存在有哪些故事和意义?
张增岗: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地域文化有三个特点,一是源远流长;二是独具特色;三是传承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谢家坝有以上特点。谢家坝位于南运河东岸连镇五街、六街交界处,是南运河河北段仅存的两处夯土坝之一,被列入首批世界遗产名录。谢家坝筑成后再无决堤,至今完好。这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是大运河上的明珠,更是蕴含“仁义礼智信”精神的丰碑,体现了东光人精益求精、质量为先的工匠精神,求新求变、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坚持打基础立长远的担当精神,众志成城、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传承家风、造福乡里的奉献精神。
陈金平:整理连镇历史文化时,由连镇镇党委政府牵头,我们进行了研究寻访。据老人谢汝庚和谢氏族人说,谢家坝为谢宗枋出资所建。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云南禄劝知州谢宗枋任满告归,因爱连镇风土地势而定居。当时运河多次决口,为治水患,他从南方购进大量糯米,带领乡邻熬汁和灰土泥土,修成糯米大堤,后人称之为“谢家坝”。
匡淑梅:运河流经连镇拐了两个大弯,一在南边谢家大院,一在北边庄家坟。洪水来时,这两处受冲击最大,连镇多次遭受洪灾,与这两处决口有关。清代,连镇南边拐弯处建起防洪大坝,宽3.6米、高5米、长235米。由谢姓大户出人、出力、出钱,贡献最大,因此人称谢家坝子。谢家坝是运河防洪史上的奇迹,固若金汤,是连镇的骄傲、象征、代表性景观。
主持人:
连镇的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厚,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还有哪些?现状如何?
张增岗: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旅游的重要文化支撑。老话说,看景不如听景。看的是实景,听的是文化,景点解说就是地域文化的解读。比如谢家坝,人们慕名而来,一看是段土墙,难免失望。但经过讲解,了解了形成背景、结构和作用,就会心生感叹,为古人的情怀、勤劳智慧所折服。不断挖掘区域文化,提炼升华,赋予时代内涵,会使历史遗存富有生命力。我们要对连镇的文物史料、传说故事、革命事迹进行抢救性挖掘,用不同形式展现鲜活的生命力,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营造文化氛围。
陈金平:连镇的一砖一瓦间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大运河文化浸润中、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汇集下,运河商埠重镇连镇的历史印记随处可见。现存还有给水所、水塔、人民大戏院门楼、庆祥油坊大门、古槐等历史文化遗存,还有十几通重要碑刻。连镇烧鸡、东光六合拳、雷家烧饼、赵家烧饼、王记五香花生米、李家烧鸡、吊炉烧饼、葫芦烙画、民间文学《长毛战连镇》《毕家园的蛤蟆不会叫》、民族习俗等非遗项目备受关注。尤其是富有运河特色的美食文化,广受赞誉。
徐孟茹:一通石碑就是一段历史。我收藏了一通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5年)石碑,碑载连镇时为“大都会”,商贾“牵车服贾”而来。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晋商得到快速发展。当地商家会同晋商在镇北置地修庙,诸多“大善人”捐资,“经销贸易,商贾云集,人涌为潮”。另一通晋商会馆残碑也可印证当时的繁荣。碑立于清乾隆二十七年,捐资商号30多家,永盛四号捐银最多,有660两。这通石碑还记录了乾隆八年晋商建馆初期的信息。
匡淑梅:建议把有关连镇、运河诗词引进东光文化领域,搞一个诗词大赛。这种方式便于大众参与,形成共鸣。连镇的特色还在于商贸,建设商贸一条街的设想也相当好。
主持人:
经过努力,当代连镇的建设既尊重了历史传承,也彰显了时代特色,焕发着特有的魅力。可圈可点之处,可总结出哪些规划建设方面的经验、规律?
张增岗:水是运河的血脉。“以水为魂,以人为本”,运河水系贯通,水上行船,水陆旅游互动,才能更鲜活。打好生态牌,使运河两岸“绿”起来,做到“春季有花,四季常青”,人贴景,景托人,让运河与生活融为一体。建好商贸圈,使运河旅游“动”起来,立足于运河旅游一盘棋的大局,做到规划一体、宣传统一,资源互补,环境和谐。加大宣传力度,让大运河文化“火”起来,在优化环境的同时,还要利用广播电视、学校教本、公益广告、文艺活动等方式,提高群众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唤起保护、弘扬、建设大运河文化的自觉性和历史责任感。今年,市旅发大会将在我县大运河畔召开。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东光规划了“一线三珠多点”格局。一线是东光段大运河沿线,三珠是连窝水驿古镇、码头宜居宜游文化小镇、大运河康养小镇。多点,是和平公园、武术公园、氧生园等多个景点。
陈金平:规划建设前深入发掘历史文化及内涵,是个好经验,这是建设古镇的历史文化依据。追溯、记录、传承和发扬连镇的发展史、精神文化和生活智慧,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文化认同。今年,《大运河历史文化名镇——连镇》出版发行,以图文互佐的方式记录了连镇古今历史面貌。另外是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创造繁荣的市场景象。如今的连镇,清波荡漾,绿树成荫,鸟鸣唱和,居民的安全感、满足感、获得感日愈提升,民生服务越来越好,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和投资兴业的热土。
主持人:
当下努力,未来可期,连镇呈现出古驿路、古渡头、工商业重镇、全国重点特色城镇等多姿多彩的风貌,对于丰富的文化遗产,应如何盘活,持久展示魅力?
张增岗:激活历史文化,需要充分发挥好各协会和民间团体的作用,进行文艺创作,赋予时代内涵,加强传承性。如石磊作词、褚玉生作曲、袁冰演唱的《运河大坝》原创歌曲,倍受群众喜爱;孙树勇的《谢家坝赋》,被书法家写成作品,成为文创礼品;艺术家到连镇写生创作出的油画作品,先后在沧州市和我县展览;市摄影家协会、女摄影家协会及我县的摄影家多次到运河两岸拍摄,许多作品在各级媒体发表获奖,对推荐东光运河风光发挥了作用。2019年,东光举办了健康欢乐跑马拉松比赛,吸引了5000多人参观。京津冀骑友到氧生园运河大堤骑行,对东光良好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今年4月18日,东光和吴桥将组织冀骑100公里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既是文化工程,也是生态工程、精神工程、发展工程,与运河沿岸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密切相关。作为县文联主席,我将积极组织艺术家开展大运河主题实践和采风创作。用文学记录家乡巨变,用笔墨对党和人民热情讴歌,用丹青描绘家乡美景,用音乐舞姿礼赞伟大时代,用光影荧屏讲述动人故事,用百姓舞台演绎美好生活。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持久展示运河文化的魅力。
陈金平:要打造好非遗名片。一是普查县内老字号、优秀手工技艺、传统美术等,开展申报、命名及保护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二是充分利用谢家坝等非遗优势,集中打造非遗展示区,吸引县内外非遗特色资源入驻。以观州锣鼓、东光吹歌等为资源,规划文化演出业。规划古兵器复原、雕花陶球、观州泥塑、红木等手工艺加工市场,形成特色文旅商品产销地。依托大运河全卤面、连镇烧鸡等非遗项目,打造连镇美食街。同时建设优质民宿,完善交通设施,开通县内研学路线。三是提升非遗知名度。积极组织文化活动,建立大运河文化沙龙平台,形成文化名人引领、人民群众参与、有识之士实践的文化氛围,利用讲述、演绎、出版等形式,将历史、文化、经济、艺术融于一炉。
万迪宏:“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东光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重要指示精神,规划“一线三珠多点”布局,加快建设文化强县,把运河沿线打造成为东光特色、富民强县的生态带、文化带和旅游带。连镇是大运河沿线的一颗明珠,因运河而兴,古老的大运河见证了连镇的沧桑巨变,现在又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
一是整理挖掘厚重的大运河文化,集历史、风物、民俗、美食、诗词等特色文化于一体,打造“千年运河古镇”,将历史文脉融入古镇风貌。投资4.9亿元的莲窝水驿古镇项目完成整体规划,谢家坝水工智慧博物馆正在建设,家训博物馆、大运河历史文化展馆、工业博物馆等完成选址设计。建成后将成为旅游新地标,吸引外地游客。二是连镇的文化遗产闪烁着艺术之美,更蕴含无限商机。连镇已建成包装机械产业十里长廊,接下来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引领企业由技术创新向全方位创新转变,做大做强包装机械产业集群,擦亮“中国纸箱机械产业基地”名片。三是结合正在开展的“拆促畅增优”活动,开展105国道沿线环境卫生整治,在运河沿线种植树木和绿化灌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绘就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幸福画卷。悠久的历史积淀孕育了连镇丰厚的文化遗存,笃行实干的创业精神必将引领东光跑出“十四五”开局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