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6日
第02版:02

积淀博雅底蕴 培树新时代英才

——沧州市实验小学见闻

本报记者 鲁 萍

清晨早读,一阵阵悠扬的古文吟诵从沧州市实验小学五(8)班传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随着抑扬顿挫的曲调,古诗词浸润着孩子们的内心。班主任于平老师,是个酷爱朗读且造诣颇深的语文老师,她将晦涩的古文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让孩子们在古诗词中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找到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这正是实验小学“秉仁博学、求实雅行”校训中希望的尚博雅、育君子,以博雅文化引领孩子们终身发展。

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学校形成了以课程建设来统领文化建设的发展模式,以课程为载体和抓手来实现育人目标的思路,并切实有效地打造出了一系列课程,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拓展课程特色化、德育课程生活化、社团活动课程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追求充满活力的主体课堂、内涵丰富的智慧课堂、轻松愉悦的情趣课堂。低段阅读教学,识字与阅读双线并行;中高段阅读教学实施课内拓展阅读;班级文学社互评让写作教学情趣盎然;游戏让数学课堂变得好玩、有趣;古诗词歌曲进入音乐课堂,让经典插上音乐的翅膀……

拓展课程特色化。各学科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断激发潜力。如拓展阅读,购买全班共读的大批中外经典童书,采取“一册、一卡、一证书”的评价方式,有效推进儿童阅读;趣味数学,利用数学绘本、数学步道、益智器具等,让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活动中领略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万物启蒙,将荷花作为校花,探索创建“荷”课程,打破年级、学科界限引导孩子们探究荷的秘密,品尝自然之味,领略千年荷韵;师本课程,鼓励教师开发特色课程,池映琴老师的小古文课程、董鑫然老师的“汉字溯源”、张艳丽老师的“微电影写作”、田银霞老师的“泥塑作文”、刘媛老师的“新闻播报”等特色课程都深受学生喜爱。

如果说学科拓展课程注重的是“知”中积累,那么德育课程注重的就是“行”中体验。实验小学注重将德育课程生活化,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和故事代替空洞的说教。“80后”崔璀老师把宪法比作大树,其他法律法规比作枝叶,让孩子们了解“宪法离我有多远”;在国家公祭日,通过讲述中华民族曾经遭遇的灾难,激起孩子们发愤图强的责任感。实验小学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主题,家校共建,从“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学生写国感、家长反馈”四环节上好“国旗下课程”。“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童言颂德”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学会担当。

将课后服务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相结合,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实验小学课后服务实行“1+X”模式,即放学后两小时分为两部分,下午4点至5点,确保孩子们在校完成作业,5点至6点则开展特色课程与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目前,实验小学有合唱团、舞蹈团、民乐队、管乐队、足球队、篮球队、武术队等,社团课程已达30个,学生自主选择在社团课程进行纵深学习。同时,学校利用读书节、体育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博雅节等校园特色节日,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

2021-04-16 ——沧州市实验小学见闻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9837.html 1 积淀博雅底蕴 培树新时代英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