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8日拂晓,冀中平原肃宁县雪村北,我军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恶战,年仅26岁的王远音在战斗中以身殉国。
参加革命
王远音,原名王鸿业,幼名龙文。1916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蒋坊乡泗阳村农民家庭。1935年夏,王远音出席太原反对学生军训的会议,8月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外围革命团体“社联”,从此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3月,他遭到反动派通缉,潜回五台,6月赴北平。10月,王远音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接受党的派遣,到西安张学良的学兵队受训,并做东北军的工作。“西安事变”后,王远音离开东北军回到北平,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妄图以武力吞并中国。危急之际,王远音接受党的指示,带领北平城里一批党员和积极分子,到北平西郊组织抗日武装,并参加夜袭北平德胜门外第二监狱、二道河子战斗,建立宛平根据地,进袭石景山发电厂等战斗。
来到冀中
1938年8月,王远音调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39年1月,到冀中军区第三军分区任政治委员,对分区所属部队八路军正规化和政治工作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三分区地处冀中平原,是敌伪统治的腹心地带。日军为了摧毁这块根据地,不断调集重兵进行封锁、“蚕食”,斗争环境极其险恶。王远音到任后,对部队建设和政治工作抓得很紧、威信很高。当时,三分区是敌后根据地,他能根据敌人的活动规律,将每个时期的部队工作安排得很有条理。在他的带动下,分区“抗敌剧社” 在各村唱歌演戏,十分活跃。
1940年8月,冀中各分区与晋察冀军区统一编序,三分区改称八分区。王远音任第八军分区政治委员。他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分区每次组织战斗,他都积极和军事指挥员一起研究决策指挥。那时,军分区机关和部队在一个村庄最多驻扎两三天,有时天天转移驻地,时间都在夜间。到达宿营地后,王远音总和军事指挥员一起,察看地形,分析敌情,拟出作战方案后才去休息。
日军不断抽集重兵进行分割、封锁、围攻、“扫荡”,尤其是子牙河以东的青县、沧县、交河等县。根据上级指示,王远音和军事指挥员一起组织部队,在地方武装紧密配合下,发起了任(丘)河(间)大(城)战役(也称青纱帐战役),在任丘、河间、文安、青县等广大地区向敌人展开进攻,端岗楼,拔据点,粉碎了敌人企图摧毁这块根据地的阴谋。以后又组织指挥分区部队开展了青(县)大(城)战役,极大振奋了抗日军民的胜利信心。
以身殉国
从1942年5月,日军向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妄图将军分区主力一举歼灭。王远音与分区司令员常德善研究,为了保存力量,决定率主力团跳出中心区,到外线寻机作战。从4月底到6月初,一直转战活动在子牙河以东地区。
6月初,王远音和常德善司令员率领分区机关和23团二营,转移到河间、献县、建国三县接合部沙河桥以南地区,接着又转移到献县。6月7日晚,王远音和常德善司令员根据情报作出判断:分区机关已被发现,敌人可能合围。他们立即率分区机关部队继续向西转移,拂晓前到达河(间)肃(宁)公路南之顶汪、雪村宿营。
6月8日凌晨4点多钟,天刚亮,肃宁方向出动的敌人进至雪村,与分区部队遭遇。战斗打响,肃宁、河间、献县和饶阳等四面之敌蜂拥而至。王远音当即指挥机关部队从雪村向路北突围。由于地形开阔,无处隐蔽,日军的骑兵和车队从两侧迂回拦击。王远音和司令员常德善英勇杀敌,指挥部队突围。激战到下午,司令员常德善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常德善牺牲后,王远音悲愤交加,继续率领战士们突围。这时,大队人马已被打散,一阵激烈的枪声后,王远音腿负重伤。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他从容地举起手枪,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壮烈殉国,年仅26岁。
1964年8月1日,王远音烈士的骨灰被安放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2014年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王远音入选由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