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引发关注。《报告》显示,从21部动画片中,共梳理出1465个问题点。而根据实际案例,这些问题点也的确存在误导未成年人的现象:5岁儿童看了动画片中的马桶饮料,也拿杯子在自家马桶舀水喝;有的儿童模仿动画片里的烧杀行为,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不少网友呼吁对动画片实行分级管理,避免其中的不当内容诱导更多儿童。
提到动画片,总有人觉得是少年儿童的专利。然而,如今的不少动画片,早已不是想象中那般天真烂漫,而是勾勒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很多成年人也喜欢看动画片,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这些动画片的情节,远远超越了少年儿童应该接受的范畴。有些动画片的情节,甚至充满血腥暴力,或是传播不良的思想观念,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少年儿童看了,容易被其中的情节带偏,在刻意模仿中做出危险的举动。
有部反映中学生活的动画片,一度吸引了很多成年人“追剧”。出于好奇,笔者也观看了这部动画片。的确,其中的卡通形象非常可爱,语言诙谐幽默,情节跌宕起伏且十分有趣。然而,这部动画片为了搞笑,竟然穿插了诸多令人颇为后怕的情节:班主任老师公然在讲台上教学生们大考时如何作弊;为了逃课、逃学,学生们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应付老师和家长的“妙计”;还有一些变着花样损人的话,一经传播竟成了不少中小学生脱口而出的“金句”。
那些动画片里的浑浊,需要用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来涤清。一部动画片面世之前,需要经过层层审核,希望负责把关的部门能够真正负起责任,追求精彩内容的同时,将容易诱导未成年人的内容抹去。还有一些动画片,虽然不存在传播不良观念的因素,却属于成人才适合观看的内容,对于这类片子,有网友建议,不妨取消在电视上播出,把它放在有限定条件的APP上。同时,对于动画片实行明确分级制度,也是不少人在探讨和期待的事。希望动画片,尽早还少年儿童一份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