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7日
第03版:03

回民支队政委郭陆顺:

团结回汉子弟兵共抗日寇

作为回民支队的第一任政委,郭陆顺是回民支队走向正规化的引路人,也是马本斋的亲密战友,为保卫深南根据地,团结着回汉子弟兵共同抗击日寇,开展革命斗争。

本报记者 李智力 本报通讯员 彭锦帅

人物简介:

郭陆顺(1914年-1942年),湖南省浏阳县北盛区丰裕乡(今永安镇永和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长征。1939年任回民支队第一位政委,对回民支队走向正规化发挥了很大作用。1942年4月,在交河陈庄战斗中牺牲。

把优良传统带到回民支队

“上级给咱们派政委来了,还是个老红军呢!”1939年9月,八路军回民支队迎来了首任政委——郭陆顺。

郭陆顺早期参加革命,进入了王震的部队。抗战爆发后,他被编入三五九旅。1939年1月,郭陆顺随部队来到冀中平原。8个月后,部队再次入晋。临行前,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向120师师长贺龙提出请求:留下些军事干部支援当地。就这样,郭陆顺被留了下来,担任回民支队的第一任政委。

上任后,他把红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工作经验带到回民支队,同马本斋一起,把这支部队打造成了党领导的抗日精锐。

回民支队战斗频繁,时有减员。只靠回族群众补充兵员,支队的发展受限。1939年初,经冀中军区批准,支队吸收了许多汉族青年加入。为了保持回民抗日武装的旗帜及其在回族、汉族群众中的政治影响,郭陆顺与支队政治部研究后规定:部队不论回族、汉族,一律按照回民的风俗习惯生活。郭陆顺是汉民,他带头执行这个规定。无论是在哪里,都严格遵守回民支队的纪律。

文武双全的军事将才

“个子不高,瘦瘦的,说话带湖南口音,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作战勇敢……”这是郭陆顺刚上任时,给回民支队队员们留下的印象。

郭陆顺与回民支队结缘的那天,碰巧赶上日伪军200余人,在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的掩护下,向回民支队驻地献县东辛庄“扫荡”。马本斋率领部队英勇抗击,但由于人少力单,被围在苇塘里。就在这时,郭陆顺率八路军部队赶来救援,将敌人打退,而郭陆顺自己却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从此,郭陆顺的名声在回民支队里传开了。

1940年初,冀中斗争形势日趋严峻,为了保卫发展深(县)南(部)抗日根据地,回民支队连续作战30余次,打开了深南地区对敌斗争的局面。特别是康庄伏击战,是回民支队出色的围点打援伏击战。支队首先分出部分兵力,佯攻安家村据点。郭陆顺则率部队主力埋伏在康庄公路两侧麦田里,伏击衡水出援之敌。而马本斋隐蔽在距康庄一里多的邢家村,截击康庄溃逃之敌。同时,阻击衡水可能再次出援之敌。

在马本斋和郭陆顺的带领下,部队团结一致,激战40分钟,将敌全歼,击毙衡水日军高田中队长,以及日军70余人,俘伪军5人,缴获加农炮1门、轻重机枪4挺,巩固了深南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赞扬回民支队“能征善战”。战士们竖起大拇指说:“嘿,别看咱郭政委人虽瘦小,打仗真有两下子呢!”

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1942年,华北日伪军加紧了“强化治安运动”,到处壕沟纵横,公路如网,寨墙林立,三里一碉堡,五里一岗楼,给回民支队活动造成了严重困难。

这年4月,回民支队到交河县活动,接连打退敌人几次进犯。一大队在陈庄宿营,马本斋、郭陆顺率司令部机关驻在西高屯。27日拂晓,交河、泊镇之敌千余人袭击陈庄。郭陆顺与马本斋商量,要到陈庄去指挥战斗。马本斋劝他不要去,郭陆顺开玩笑说:“这批鬼子的武器好,是送上门来的肥肉,可不能让他们跑掉!”说罢,便赶往陈庄。

在详细询问了战斗情况后,他来到阵地前沿的一个土墩上,拿起望远镜观察敌人动向。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敌情,郭陆顺再往前查看,不幸被飞来的流弹击中了头部。见政委负伤,部队立即组织火力掩护,警卫员背着郭陆顺来到卫生队。马本斋指示医生全力抢救,并命令一个中队立即护送郭陆顺等到冀中军区后方医院救治。可护送队伍行进到献县高官村时,郭陆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2021-04-17 作为回民支队的第一任政委,郭陆顺是回民支队走向正规化的引路人,也是马本斋的亲密战友,为保卫深南根据地,团结着回汉子弟兵共同抗击日寇,开展革命斗争。 回民支队政委郭陆顺: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9930.html 1 团结回汉子弟兵共抗日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