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9日
第06版:06

鼓韵悠远童声扬

沧州市建兴小学着力传承“木板大鼓”技艺

本报记者 赵玉洁

“风清月明尧舜天,政通人和喜心间……”每周三下午,沧州市建兴小学的校园里,便会回荡起悠扬的三弦声、清脆的鼓声和稚嫩的童声。孩子们左手打着木板,右手拿着鼓楗,一边说唱一边敲击书鼓,表演得有板有眼。

从2016年开始,沧州市建兴小学将木板大鼓引入学校社团活动之中,邀请沧县木板大鼓非遗传承人担任辅导教师。5年来,孩子们不仅近距离感受到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而且还在传承木板大鼓传统剧目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将新时代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木板大鼓之中,让这一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数番筛选 精益求精

沧州木板大鼓起源于明末清初,以其钝嗓悲腔而闻名。2006年,沧州木板大鼓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是目前,沧县木板大鼓非遗传承人寥寥无几,历来通过口传身授传承数百年的木板大鼓,面临失传的危机。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木板大鼓,使这一古老的曲艺形式得以传承,近年来,沧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把“进校园”作为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建兴小学多次与沧县文化馆及木板大鼓传承人进行沟通和交流,2016年3月1日,沧州市木板大鼓培训班正式落户于此。

在开班仪式上,孩子们热情高涨,报名人数突破了300人。学校充分听取传承人刘银河的建议,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经过多轮筛选,最终27名同学脱颖而出,走进了培训班。建兴小学木板大鼓社团也就此成立。

从此,每周三下午,刘银河都会准时来到建兴小学,对孩子们进行授课和指导。一声唱腔、一句鼓词、一个动作……刘银河耐心细致地讲,手把手地教,一个半小时就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悄然而逝。

继承传统 锐意创新

在刘银河的精心培养下,孩子们的技艺有了长足进步。没过多久,他们就把风趣幽默的传统段子《追苍蝇》,表演得有模有样。

2017年9月,传承人赵福云接替刘银河继续担任建兴小学木板大鼓社团的辅导教师。在他的指导下,孩子们又学会了《颜回拾金》《酒色财气》等多个传统唱段。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老师们还与时俱进,在唱词上不断创新。

“春风化雨三月天,身教言传谱新篇……三尺讲台硕果累,争做明泽德为先。”由社团负责人孙杰臣创作、传承人苗士芹改编而成的新唱段《建兴好少年》,以朗朗上口的唱词和圆润流畅的唱腔,将建兴学子董明泽拾金不昧的事迹展现得淋漓尽致。

疫情期间,传承人苗士芹有感于建兴小学老师们线上教学和参与抗疫的辛勤付出,又创编了新唱段《最美建兴人》,孩子们自由组合,自弹自唱,全身心投入到新唱段的排练和演出之中。

《赞沧州》《清风颂》《沧县新貌》……一个个充满正能量的段子相继从孩子们口中唱出。无论走到哪里,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总会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立足沧州 走向全国

沧县一年一度的消夏“古韵书场”,总少不了建兴小学木板大鼓社团孩子们的身影;在沧州文庙,社团成员的木板大鼓展示获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2018年5月,建兴小学四年级学生张天华在河北省少儿曲艺大赛中夺得一等奖,受到了曲艺界老前辈刘兰芳的称赞,并受邀代表河北省参加在张家港市举行的全国少儿曲艺展演。

同年8月,张天华在第八届全国少儿曲艺上,以木板大鼓《逛花亭》,深深吸引了在场的观众。

2019年春节,社团成员宋一诺受邀参加了在山东省召开的全国书会……

5年来,建兴小学的孩子们不仅传承着木板大鼓技艺,更让这门当地独有的古老艺术走出沧州,走向全国,让越来越多的人见识和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

2021-04-19 沧州市建兴小学着力传承“木板大鼓”技艺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9990.html 1 鼓韵悠远童声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