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特效茶”“办事茶”“金融茶”,“一片(饼)可以买一辆宝马,一提可以在广州买一套房”……眼下正是春茶上市时节,茶叶再次上演疯狂爆炒的戏码。“新华视点”记者对茶叶市场调查发现,不少茶叶质量难辨、价格混乱,动辄标价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很多茶叶营销已经超越生活饮用品范畴,或欺诈消费者,或潜藏腐败风险,或变身金融产品制造圈钱骗局。
炒作“噱头”花样多,价格高低靠“忽悠”
记者在一些茶产区发现,随着近年来茶产业蓬勃发展,为应对激烈市场竞争,一些商家夸大宣传进行“无底线”炒作。
——鼓吹“山头茶”“特效茶”。
为销售茶叶,贵州省某地以海拔高度作为卖点,包装袋上写着“全球海拔最高茶园 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而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记者看到一款新疆罗布麻茶说有保健辅助降血压的作用。
——盛行“办事茶”“送礼茶”。
在拼多多上,一些商家在产品页面显著位置标注着“领导喝的茶”等字样。从事黑茶经营的店主文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几家店铺销售的八成为礼品茶,且多为熟客送礼,逢年过节更是销售火热。
——渲染“投资茶”“金融茶”。
“288万收下8片白菜”“一片(饼)可以买一辆宝马,一提可以在广州买一套房”……在抖音上,记者看到一些收茶的博主经常发布带有类似文案的视频。业内人士说,所谓“一片”就是一饼,一提有7饼。网络营销的视频显示,一片茶价格在28万元至32万元之间,一提茶最高达255万元。
涉茶腐败案、诈骗案屡屡发生
记者发现,近年来,与茶叶有关的腐败案件屡屡出现在纪委通报中。
“毛尖茶1盒,散装茶叶6袋……”贵州省纪委监委去年6月通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队原政委刘建收受茶礼问题;某驾校校长为得到关照,两次为其支付7.7万元的茶叶款。
有不法分子也利用投资者追求高额回报的心理实施犯罪。2019年,贵州省贵安新区公安局通报一起“茶票”网络平台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1.97亿元。警方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在网络平台上发行“茶票”,通过内部操纵交易价格,非法套取3000余名投资人的资金。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受访人士认为,茶产业健康发展,不能走向价格虚高的道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要立足广大普通消费者,提供品质安全、价格合理的产品。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孙文杰律师认为,主管部门需要增强服务意识和监管力度,加强行业管理,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贵州茶产业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陶光灿建议,受制于种类繁多及其鲜明的地理特征,很难建立统一的茶业评判标准。应进一步提高茶产业集中度,建立标准化的工业模式,打造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通过大企业整合市场、规范标准。此外,还应通过大数据手段,对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进行全过程追溯,建立全链条的品质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