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1日
第06版:06

南菇北种羊肚菌 抢“鲜”拓宽致富路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殷文红 李 粲

以发展食用菌种植为核心,近年来,青县新兴镇天禾木现代农业园区不断探索种植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品种,计划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壮大食用菌产业,将园区打造成食用菌种植、深加工、贮存交易、采摘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南菇北种引“围观”

青县新兴镇王程村旁的一片杨树林地,近段时间成了周边种植户的热门“观光地”。

林地里,10个黑色的拱棚整齐排列,来“观光”的农户或是绕棚察看,或是扒在棚边向里张望,好奇心十足。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羊肚菌。”“没想到羊肚菌是从地里长起来的。”……看见一株株上棕下白的羊肚菌如笋般“钻”出地面,他们都觉得十分新鲜。

“对喽,别看羊肚菌跟香菇、平菇一样都是食用菌,但种植时,并不是在菌棒里,而是要把菌种播种到地里才行。”青县天禾木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永芬笑着介绍道。

原来,这里是天禾木科技有限公司的羊肚菌种植基地。

“羊肚菌,因菌盖表面长得像羊肚儿得名,在云南、四川等地种植较多,营养丰富,是世界公认的珍稀食药兼用菌。”说起羊肚菌,公司技术主管郭尚涛也熟稔于心。

“不用菌棒?那地上放的那一包一包的是啥?”听他俩这样介绍,农户们更加好奇了。

“那是营养包,羊肚菌生长所需的营养,全来自这个包里。营养包的营养与羊肚菌的产量有很大的关系。”郭尚涛笑着介绍。他说,羊肚菌播种后,菌丝在5到7天会长满土壤表面,形成菌霜,这时,就可以放置营养包了。

“这南方的菌种,在咱北方种,适应不?”有人问道。

“羊肚菌喜阴凉、低温、高湿。所以俺们才在杨树下建棚,又搭上遮阳网。现在,这拱棚里的温度比咱露地还要低。管理时,只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就没问题,一个人能管六七个棚呢。”郭尚涛流利介绍。

“咱这儿种了,能卖出去吗?”效益也是大伙儿的关注点之一。

“走鲜货,一公斤能卖到100元。要是烘干后再卖,市场价格还要高。一般情况下,亩收益能达到两三万元。”郭尚涛说,“听说咱这儿试种羊肚菌成功了,这段时间有不少南方的客户给俺们打电话呢。”

种植转型求“珍品”

天禾木科技有限公司是天禾木现代农业园区的经营主体,近年来,一直不懈探索食用菌种植产业。

早在2015年,郭永芬就组建了青县天地园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了24栋香菇种植温室及配套设施。其后,又相继建设了菌种厂及香菇食品加工厂。只是,经过几年探索,郭永芬发现,香菇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种菇、管菇哪一项都要不少人工。尤其是到了采收期,用工更多,不光人工成本高,甚至还会出现用工荒。”

投入连增,效益空间有限,成了园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想到,2018年的一次外出考察,让郭永芬找到了解题的“答案”。

在唐山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她邂逅了羊肚菌。一公斤售价近百元,一个妇女就能管理六七个大棚……不光羊肚菌独特的外形让她记忆犹新,种植优势更是深深扎根在了她的心中。尤其是听说在杨树地往往会找到野生的羊肚菌,更让她眼前一亮。

“新兴镇有近2万亩的杨树林地,正好可以将闲置的林下空地利用起来。”回到青县,她就和郭尚涛迅速行动起来。

制种、培育、播种……谁知,辛苦忙碌了一季,最后却连个菇帽都没见到。

“2018年试种时,俺们啥都不懂,无论是营养包制作,还是棚室温度、湿度,都没掌握好。”郭尚涛说。

吸取教训,2019年再次试种时,他们不只四处学习取经,还特地请来了沧州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专家王增池、市农林科学院专家孔德平指导羊肚菌栽培生产技术。将天禾木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羊肚菌科技研发和推广示范基地,沧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杨静利、副院长孟洪武、农科院院长阎旭东也先后到基地指导工作,支持园区发展。

8月制种,低温培育两月余,立冬前后,将种子揉碎撒播到地里,经过50天积累期,等到地温连续20天高于0℃时催菇……严格控制好生长的各环节,没想到,每亩地竟收获了200多公斤。

“今年是俺们第三年种植了,随着技术愈发精进,亩产也提高到了400余公斤。”

除了完善种植技术,在种植模式上,公司也多番探索。

“羊肚菌喜阴喜湿,杨树树冠是天然的遮阳伞。我们除了建设一人多高的拱棚,还试验了低矮的塑料拱棚。不过试验证明,大拱棚的种植安全性高一些。”郭尚涛说,为了提前出菇抢“鲜”市场,他们还在温室及冷棚中也试种了羊肚菌。

舞动龙头带农户

天禾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力作,更是让农户们增收的平台。借助已探索成功的羊肚菌种植技术,园区还计划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将农户联合起来,壮大食用菌产业。

“羊肚菌立冬前后播种,来年四五月份收获,正好可以和大棚甜瓜倒茬种植,能实现全年无农闲的生产模式,让种植效益大幅提升。”郭尚涛介绍道,“有杨树林的农户,可在林下种菌,让闲置土地再利用。”

他说,园区已摸索出成熟的羊肚菌管理技术,可以让农户们在技术上少走弯路。此外,园区已经建成的食用菌菌种厂、冷库及烘干设施等,也都是产业做大做强的有力保障。

“扩大种植,带动辐射,充足的菌种必不可少。我们种植食用菌年头不短,具备稳定的制种能力。而且自己生产菌种,可将成本降低2至3倍,能大幅降低农户们的投入。”郭尚涛说。

羊肚菌采收后,由公司统一回收,农户们也不必担心储存及销路问题。“尤其是种植形成规模后,如果每天能出菇千斤以上,还有外地客商上门收购,不愁卖。不着急卖鲜食的话,还可以进行烘干,等到市场价格升高后再卖,效益更高。”

不仅如此,作为北方罕见的南菇品种,还可发展休闲采摘观光业务,多点齐下,助农增收。“前段时间,沧州老助老平台的游客来我们基地游玩,都觉得羊肚菌十分新奇,每公斤采摘价180元,也供不应求。”

“我们十分欢迎有棚室及杨树林地的农户加入到种植队伍,大家一块把产业做大,共同增收。”郭永芬说,今年,他们计划在有种植意向的农户中精选数人,先期发展一批爱学习、能吃苦的羊肚菌种植能手,再由点及面,辐射带动更多农户。

2021-04-21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殷文红 李 粲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0520.html 1 南菇北种羊肚菌 抢“鲜”拓宽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