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8日
第03版:03

如今,黄骅市旧城镇西仙庄村刘贯一故居修葺一新。故居里墙面上的图像和文字,讲述了烈士生前的事迹,让参观者感受到了他与反动势力斗争的铁骨英魂。

刘贯一:钢筋铁骨铸英魂

本报记者 李佳芳 本报通讯员 王志伟

为革命改名“贯一”

刘保恕生于1918年8月,农民出身的他从小读书非常刻苦。几年时间,他读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论语》《孟子》等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信条和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政治理想,在他心里打下了崇尚正义、追求真理的烙印。

1934年,刘保恕以优异成绩考入盐山中学。早在1926年10月,盐山中学就建立了共青团支部,1928年又建立了党支部,传播进步思想和开展革命活动由来已久,中共津南特委刘格平点燃的革命火种就在这里燃烧。

1935年春的一个早上,老师急匆匆地跑进教室说:“同学们,东北沦陷,政府消极抗日,一心打内战,这样的行为不能继续下去了!”听到这话,刘保恕站出来大声喊道:“反对政府消极抗日,同学们,我们游行去!”

“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各类学校停办。刘保恕毅然离开母亲和新婚妻子,赴天津寻求抗日救国的道路。他白天做工,晚上就到地下党组织设立的秘密场所,如饥似渴地倾听共产主义思想宣传。当时,日伪军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刘保恕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为了表达革命到底的意志和决心,他借用《论语·里仁》里“吾道一以贯之”之意,把名字改为“贯一”。

在抗战路上光荣入党

1938年,刘贯一回乡,在本村小学当了一名代课教师。日军侵占新海县(今黄骅市)后,到处修据点、建炮楼。刘贯一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刘贯一把勇敢机灵的孩子组织起来,站岗放哨、传送情报、张贴抗日标语等。

之后,刘贯一被发展为仙庄一带的地下联络员,为冀鲁边区回民大队收集、传递情报。他利用集日机会,多次进出旧城,摸清了据点里日伪军人数、武器配备以及集日时伪军离开据点的情况。回民大队依据这个情报,制订了拿下据点的方案。1941年8月1日,回民大队里应外合,一举端掉旧城据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受到冀鲁边军区的嘉奖。

1941年3月到1942年10月,日伪军对华北地区实行“铁壁合围”,进行拉网式“大扫荡”,抗战形势进入十分艰苦的阶段。根据冀鲁边区党委“反封锁”斗争的指示,刘贯一发动群众挖抗日交通沟,使根据地内沟路连成网,为抗日部队隐蔽和战斗提供便利。这些抗日交通沟成了敌人的“绊马索”“丧命沟”。

1942年12月的一个夜晚,昏黄的煤油灯下,刘贯一高举右拳,发出了铮铮誓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誓死不叛党壮烈牺牲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被选为仙庄村村长。他领导建立村农会和妇救会,支援韩村战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

在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人民举起屠刀的紧急时刻,他挺身而出,担任贾象区副区长。1946年11月10日傍晚,两路“还乡团”赶到仙庄村和云庄、郭庄一带,疯狂反扑贾象区。刘贯一身负重伤,猛然推开要背他撤离的通信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被捕后,敌人威逼利诱说,只要脱离共产党,马上给个官当。刘贯一坚定地回答:“我的文化是为穷苦百姓服务的,不是为法西斯办事的。让我投降,你做梦去吧!”

鞭抽、棍打、灌辣椒水,“还乡团”对刘贯一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酷刑折磨。刘贯一几次昏死过去,却仍不低头。敌人穷凶极恶,用尽一切手段,最后气急败坏地说:“这刘贯一的嘴比石头还要硬!”

1946年11月13日清早,敌人把奄奄一息的刘贯一押到王徐庄村西南角,丧心病狂地用刺刀把他挑进坑内活埋。那一年,他年仅28岁。

2021-04-28 本报记者 李佳芳 本报通讯员 王志伟 如今,黄骅市旧城镇西仙庄村刘贯一故居修葺一新。故居里墙面上的图像和文字,讲述了烈士生前的事迹,让参观者感受到了他与反动势力斗争的铁骨英魂。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0873.html 1 刘贯一:钢筋铁骨铸英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