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8日
第06版:06

抓住好苗头 丰收现“薯”光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崔 霞 田培志

不负好时节,红薯育苗忙。走进吴桥县于集镇孙庄村民发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基地,满眼皆绿。绿色整齐的苗圃看上去像是一块块铺开的绿毯,红薯苗伸展着浓绿的叶片,正在温暖的大棚里拔枝错节地生长。

合作社负责人孙洋洋正在带领社员们进行红薯育苗,争分夺秒为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别看现在还是育苗阶段,但是已经有不少客户跟俺们定下了种苗。”虽然忙碌,可孙洋洋却笑容满面,“我们的红薯苗主要供到东光、南皮、景县、阜城及咱吴桥的不少乡镇。”

孙洋洋说,孙庄村有20多年红薯种植历史。“前些年,由于连着种植,造成红薯品质和产量下降。所以我们成立合作社后,将发展模式由单一种植改为育苗、收购、储藏、销售一条龙的模式。”

不仅如此,为了获取更多优质种苗,合作社还将育苗种类扩展到早熟品种龙薯9号及烟薯25、西瓜红、北京553等备受市场欢迎的品种。目前,育苗棚面积达到70余亩,年产出红薯苗1200余万棵,可供3000多亩土地种植。在孙庄村,还有3个储藏25万公斤红薯窖,18个5万公斤红薯窖,100余个能存0.5万公斤的小土窖。

“我们的红薯主要销往山东德州黑马市场和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还有周边县城。”孙洋洋说,错季销售提高了红薯的商品价值,售价往往能够翻倍。

虽然种植红薯省工省力,大大减少了田间作业的劳动力。但为了带动起周边农户,合作社还是尽量吸收更多人加入到种植队伍中。

正在除草的农户丁红英告诉记者,她将自己的5亩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每亩地能收到700元流转金,老两口还能在合作社打工,再得一份收入。

接下来,合作社还计划扩大储藏规模,再建一个占地面积3亩的地下储藏窖,一次可储藏100万公斤红薯。

“我们正与南方客商接洽,计划建设一个大型红薯深加工项目,把红薯就地转化为商品。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扩建红薯育苗大棚10个,以满足周边种地大户的需要。”

2021-04-28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崔 霞 田培志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0882.html 1 抓住好苗头 丰收现“薯”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