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8日
第07版:07

农民魏振海:乡村执笔40年

齐斐斐 刘耐岗

见到魏振海时,他正在书房整理范景文的资料。不大的书房里,随处可见的都是书本。说起这些年读书写作的经历,魏振海满心欢喜。66岁的魏振海是吴桥县铁城镇仓上村农民,从事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40年收获颇丰。

挖掘基层鲜活新闻

1979年魏振海被安排到吴桥县仓上公社担任广播站编播员。当时吴桥县在全省推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仓上公社和仓上大队是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试点。时任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关金钟顶住各种压力和阻力,排除干扰,大胆尝试,让全县人民尽快富起来。时任县革委副主任张培民,县联社主任王巧岺等驻扎在仓上公社蹲点。魏振海经常和他们在一起深入到农村改革一线现场办公,取得第一手资料,及时写成报道向上级新闻单位投稿。

1980年秋季结算,仓上公社仓上大队社员徐风岗,成为河北省仅有的两个万元户中的其中一户。魏振海配合公社党委书记姚书英起草向县委发喜报。9月23日,关金钟因积劳成疾,倒在日夜操劳的农业生产第一线,魏振海非常悲痛。他奋笔疾书,把关金钟的事迹写出来,投稿各个报社,引起了极大轰动。

1986年,魏振海回乡务农,但写作仍是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他写了特稿《沥血乡土的人》寄给《沧州日报》。没几天,一篇题为《早春季节的拓荒者》的文章作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稿,刊登在2008年12月30日的《沧州日报》头版上。

编纂《二不尚书——范景文》

不论务农还是打工,魏振海从未放弃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的梦想。2009年《吴桥文艺报》开辟“史海钩沉”专栏,魏振海成为专栏主笔。他从光绪元版吴桥县志等历史书籍和父辈们的传说中,挖掘历史流传下来的“二不尚书”范景文的事迹。历时十余载,他跑遍全国十多个大中城市图书馆和旧书市场,边查资料边写作。有时为了考据一个事件,要往返数十里反复核实。如范景文在魏忠贤阉党乱政时在家佯疯吃“猪粪”的情节,经多方核实平时吃的“猪粪”是乡亲们用红薯面加工成猪粪形状,扔到他住的猪圈里。而阉党爪牙曹化淳、杜勋亲来吴桥监视他吃的是真猪粪。

2013年9月,魏振海写的《二不尚书——范景文》初稿完成后,送到省文联,请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郑一民审稿,并为书作序。这部作品采用章回体形式来表现反腐倡廉重要内容,书中内容质朴无华,事实有考据,是一部反腐倡廉的好作品。

立足吴桥 宣传本地文化

40多年来,魏振海在各级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近千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历史、农业等各个领域。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先后撰写了《吴桥县以点带面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长篇纪实文学,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吴桥重大事件的稿件。2019年河北省《共产党员》杂志网登载魏振海写的稿件《初心常怀百姓情》。他还创作了长篇小说《风云激荡的中国农村改革》上卷;话剧版和戏剧版《二不尚书》。

魏振海还为该县电视台录制《话说吴桥》专题,义务为当地百姓演出杂技节目和文艺节目近百场。2019年4月,“范景文研究会”在酒章文创园成立,他义务担当讲解员,40多年来,他收藏各种历史书籍和资料达2000多件。

魏振海于1999年被中共吴桥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全县农业劳动模范,2012年4月,被沧州市委宣传部授予“优秀农村基层宣传员”称号。现在,年逾花甲的魏振海仍笔耕不辍,开始挖掘农村题材、大运河文化、吴桥杂技文化和庆祝建党100周年题材的作品。

2021-04-28 齐斐斐 刘耐岗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0886.html 1 农民魏振海:乡村执笔40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