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今年2月,“拆促畅增优”重项工作攻坚在全市启动,运河两岸也迎来了凤凰涅槃的精彩蝶变。南川楼片区改造、大运河非遗文化公园、园博园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沿线大做“绿化、香化、美化、净化、亮化”文章,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立体营绿,蓝绿交织的优美环境呼之欲出。
走进大运河中心城区堤顶路贯通整治项目建设现场,原有的破损路面正逐渐被硬化的新路面所替代。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说,到今年5月底,南运河沧州市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和大运河中心城区堤顶路贯通整治项目将全面完工。届时,市区大运河部分河段可具备满足小型游船通航条件,堤顶路可具备自动无人驾驶车辆通行条件。
水可行船、路能驾车……到那时,“一船明月过沧州”,不仅仅是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文化的传承。
突出特色优势,强化文旅融合
大运河横贯沧州8个县(市、区),位于地理空间的中轴部位,能否把握住国家建设大运河文化公园的重大机遇,将沿线地区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不仅关系着沧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关系着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局。
千年运河水川流不息,沧州段大运河遗存甚多,也逐渐形成了因地制宜的河工文化、原生自然的景观文化、通河连海的商贸文化、金戈铁马的军政文化、崇德尚武的武术文化、享誉中外的杂技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些,都是沧州运河文化与旅游事业融合发展的根基。我市强化文化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放大文化现象,打造了“运河+文化+旅游”的新模式。
“古老的运河赋予了沧州深厚的文化积淀,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推动运河文化与沿线旅游资源融合发展、优势互补,吸引更多游客来沧州游览观光,收获美的发现,留下美的回忆,必将进一步彰显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正在对运河沿线176处物质文化遗存和36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整理,深入推进“标注运河”工程,以“文化符号”再现运河厚重历史之美。
在吴桥,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构建“运河明珠、魅力吴桥”旅游体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慕名到吴桥观运河、赏杂技。走进吴桥运河沿线占地千亩的牡丹园,花冠王、芙蓉王等140余个品种的牡丹花和芍药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三三两两的游人前来赏花观景,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在东光,依托大运河沿线即南霞口大运河康养小镇、码头宜居宜游文化小镇、莲窝水驿古镇等特色小镇,重点打造南霞口大运河森林公园——氧生园、东吴文创园、麒麟卧生态采摘园、码头沉船遗址公园、油坊口民俗风情园、连镇谢家坝遗址公园等景观节点,向游人展开一幅幅壮美的生态画卷。
在泊头,统筹“运河文化带、运河生态带、运河旅游带”三个链条,坚持美观性和实用性相统一,重点打造集风貌保护、文化展示、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身的运河景观带。放眼望去,运河沿线码头、雕塑、文化墙、运河之链等文化标志丰富多彩,河岸边的山楂树广场上,常设性文化历史展牌、鸭梨玻璃钢原雕等韵味十足,为大运河平添风雅。
在沧县,以大运河为媒,紧抓乡土文化这个“卖点”,充分利用沿线香椿、桃花、梨花、油菜花等景观,以及捷地炮楼、御碑苑、纪晓岚文化园、沧州铁狮子、杜林登瀛桥等景点,以特色农业的高质高效和旅游景点的开发开放,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
大运河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提升,也让运河沿线众多旅游资源不断凸显。展示运河文化的连镇码头及谢家坝、渡口遗址、水月寺、文庙等,休闲观光采摘的广旺农庄、司马庄农业生态观光园等,蕴涵历史底蕴的杜林登瀛桥、南皮石金钢、张之洞故居……一个个大运河文化景观景点,随着近几年旅发大会的举办实现联动互通。
加速城镇建设,打造运河地标
在青县流河镇的大运河西畔,一座白墙黛瓦、古香古色的中古红木文化小镇,诉说着大运河与青县红木文化的历史渊源。走进小镇的木艺体验馆,游客可以亲手组装传统的榫卯,体验传统手工文化的魅力。
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青县中古红木文化小镇,正依托已初具规模的河北中古红木文化产业园进一步扩建,努力打造“运河沿线独具特色的文化小镇”。
让运河从历史流向未来,就必须让大运河“活起来”。我市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机遇,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重要牵引,深入推进吴桥杂技大世界等15个运河沿线旅游景区和青县红木小镇等特色文化名镇的提质升级,打造运河沿线新地标,加快建设文化展示带、生态景观带、全域旅游带、协同发展示范带。
——对吴桥杂技旅游名镇、泊头手工业名镇、东光生态名镇、沧县旧州铁狮文化名镇、兴济运河小吃文化名镇、沧州武术文化小镇、青县红木小镇等现有7个特色小镇进行提档升级,利用其特色文化优势,汇集资源,延伸链条,打造产业发展聚集区。
——加快推进南皮张之洞文旅小镇、东光谢家坝莲窝水驿古镇、小邢村古文化街及新农村建设、铁佛寺景区提升改造、吴桥杂技山水特色文化小镇等重点项目,汇点成片,聚片成面,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沿线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发挥沿线产业和文化优势,深挖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和优势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谋划更多特色小镇,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加快打造运河沿线特色城镇集群。
同时,我市大力实施“文旅+”战略,依托运河实现文旅与其他产业项目的互动共赢。实施“文旅+体育”,依托雄狮足球俱乐部落户沧州和举办马拉松比赛,深化文旅与体育等领域的合作,通过发展体育经济提升文旅消费能力。实施“文旅+工业”,加强沧州面粉厂等工业遗址保护利用,培育泊头十里香、吴桥杂技魔术道具等工业品牌,建设一批现代化民族记忆基地。实施“文旅+农林”,以青县张广王、东光小邢村等乡村旅游重点村为龙头,带动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旅游景区和特色民宿建设,打造农旅精品产业带。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千年运河,滋养着两岸儿女,传承着厚重文化,更塑造着精彩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