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 萍 本报通讯员 陈 磊
走进国网沧州供电公司电网管理部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记者看到,值班人员隔着电脑屏幕,就可以准确判断出某一变电站是否出现故障,通过遥视系统还可看到现场画面,并立即安排附近工作人员前往处置。目前,沧州地区所辖的百余个变电站均已实现无人值守。这背后,与“大国工匠”、河北电力自动化的“状元郎”闫春晓不无关系,他率领团队积极探索,四次升级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使其完全实现智能化。
闫春晓现任沧州供电公司信通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副主任。15年前,他第一次踏入沧州供电公司调度自动化班。这里是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中心,是支撑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部门。但对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闫春晓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闫春晓知道,唯有努力才能担起岗位职责。凭着天生不服输的韧劲,他自学电力系统等相关业务知识,两年时间就成长为班组骨干。
2010年,闫春晓接到参加中电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的通知,这是行业系统内部最高级别的竞赛。尽管业务水平进步迅速,但要登上这最高竞赛舞台,他心里还是没底。“当时封闭训练8个月,从早到晚背理论、练实操,比准备高考还累。”闫春晓说,竞赛中实操是重点,任务就是要在限定时间消除更多的故障缺陷。他和队友奔赴电子设备厂家,了解更多在实际工作中看不到的故障缺陷,积累经验。最终,闫春晓在竞赛中荣获个人第五名的成绩,实现了河北电力自动化专业历史性突破,并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授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010年、2013年,他两次参加河北电力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蝉联两次个人第一。3年参加4次大赛,闫春晓成为河北电力自动化的“状元郎”。
技术上,闫春晓勤钻研、求创新,他与一线职工同吃同住,到省公司学习经验。他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近年来,沧州承接京津转移产业,经济迅猛发展,对电网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电网调度以前都是调度员给变电站值班人员打电话,了解电网运行情况。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电网调度智能化成为必然。”于是,闫春晓先后参与组织完成沧州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建设、沧州电网调度数据网络系统建设等诸多重大工程,先后四次升级沧州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终于有了今天沧州电力调度的智能化。
管理上,作为调度自动化领域的专家,闫春晓主动深入一线,积极推进电网运行基础数据整治,夯实电网计算基础,他提出的十余项管理思路和规范在河北电力系统中推广实施,大幅提升了电网数据的实时准确性,为电力系统运行大数据计算提供了数据保障。他参与主持的“电力自动化系统智能调试平台”“地区电网智慧调控系统建设”,推动着电网调度运行由人工模式向智能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这些年,巨大的工作压力成为常态。”闫春晓说,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更是探索前进的过程,靠着他一线工作的经历、到省公司学习的经验和多年参赛与自学的成果,以及团队同事们艰苦卓绝的付出,逐步摸索出适合沧州发展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管理思路。
就这样,不断创新突破,闫春晓所负责的“闫春晓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成为“国网沧州电力沧海匠心党员攻关创新工作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7项,多项成果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工作室被评为“河北省工人先锋号”,闫春晓个人也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大国工匠”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