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1日
第01版:01

“党史课堂”催生项目征拆“加速度”

运河区借力党史学习教育助项目协议签订实现100%

本报记者 孙 健 本报通讯员 冉建良 李娜

5月8日,走进前程子吕家院征收改造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王立华正在村里的“党史课堂”开讲。“这段时间我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坚持不懈学党史,还把这些内容消化吸收,梳理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进行宣讲。”王立华说,随着宣讲的深入,老百姓对征拆工作更加主动配合,目前吕家院村已经实现项目奖励期内的100%协议签订率,前程子村正在做签订征收协议前的准备工作。

今年以来,运河区紧紧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拆促畅增优”等重项工作攻坚,启动实施了30个城中村(棚户区)征收改造项目。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运河区以“学习党史担使命、苦干实干促跨越”为抓手,发出了大干100天的动员令,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在“学”中务求实效、在“悟”中入脑入心、在“干”中担当作为。500多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把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搬到项目一线,把“大干不难、小干不易”的理念践行在项目一线,把“严细深实快”的工作作风体现在项目一线,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发展开新局”为实际行动,迅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高潮,将党员干部的才干智慧凝聚到征拆全过程。

创新方式方法 坚持学深悟透

这些天,园博园片区征收改造项目指挥部的赵明,口袋里一直装着一本区里印发的《党史知识手册》。“即使工作再忙,我每天也要挤出时间学上一会儿。”赵明说,册子不大,方便携带,可以随时拿出来阅读,让他补足精神之钙。

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为生动的教科书。为此,运河区在所有项目指挥部全部成立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员学习室,配备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指定学习资料;同时,运河区委宣传部统一制作《党史知识手册》《党史微故事》等小型学习册,人手一册,方便学习;每个项目建立一个学习群,定期发布党史知识、转载党史故事、分享学习心得,真正做到“线下实地学”与“线上随时学”相结合,学习氛围日益浓厚。

征拆一线学党史、比学习,绝不是走走过场,而是让大家学有所思、学有所悟,把所学所思所悟应用到工作实践中。王辛庄征收改造项目自启动以来,就开设了“党史课堂”,通过每日红色党课、党史学习教育、团队建设等活动,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干事激情。“学史增信,坚定的是信念、增强的是信心、平添的是勇气。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自上而下地形成了想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项目指挥长郑永春说。

筑牢精神支柱 凝聚必胜信心

党员干部在项目一线接受党的洗礼,才能筑牢战胜一切风险和困难挑战的精神支柱。

王辛庄征收改造项目指挥部,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和团队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实行“两部合一”管理模式,把区、乡、村三级党员全部纳入,积极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活动,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

一时间,广大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以身作则、争作表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识大体、顾大局,带头搬家、签订协议,哪里有重点、难点,哪里就有党员忙碌的身影。

在大运河堤顶路贯通项目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大力发扬“拼命三郎”精神,每天清晨五点半,当城市还处于一片朦胧时,项目指挥部里就已经灯火通明;即便过了下班的时间,指挥部里仍旧是一派忙碌景象。

“累了蹲一蹲,困了坐一会儿,队员们就像是不停转的陀螺,或是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与村民促膝长谈,或是了解情况解除困惑,或是协调解决各类问题。”项目指挥长耿彩蓬说,他们把“会议室”设在工作现场和餐余午后,通过现场办公,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衔接、高效运转。

在吕家院村片区房屋调查阶段,正赶上几十年不遇的寒潮,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0摄氏度。为了赶进度,工作队员清晨迎着刺骨的寒风进村,入夜顶着满天的星月收工。虽然裹上了棉服,但面对高强度的户外作业,依然冻到手脚发麻。有的工作人员负责登记工作,为了便于记录主动摘掉手套,裸露的双手红肿成了胡萝卜。可一周的时间里,没人叫过一声苦,没人喊过一次累,被冻感冒的工作队员没有一人掉队。

随着全面学习、系统学习的不断深入,项目征拆一线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必胜信心,自觉当好项目征拆的“急先锋”。

思想引领行动 征拆全面加速

“新家好不好?环境行不行?配套强不强?”这是很多被征收居民面临的困惑。园博园片区征收项目指挥部专门编印了《选房手册》,详尽解答居民关心的问题,并组织150余名被征收居民到现场看房,消除居民顾虑。 (下转第八版)

2021-05-11 运河区借力党史学习教育助项目协议签订实现100%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1673.html 1 “党史课堂”催生项目征拆“加速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