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凭借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蓬勃的干劲,各个征拆项目部全面弘扬“严细深实快”作风,把学习成果体现到工作实效上。
位于运河岸边的南川楼片区,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南川楼片区征收改造项目占地300亩,需要征收房屋826套,安置居民1900余人,按照征收惯例,最短也要120天。项目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到位后,24小时备战,坚持在岗不掉队。项目部成立第5天,召开了600余人的全体居民大会;第7天,完成全部826套房屋的评估工作;第12天,搬家居民超过92%;第19天,开始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第29天,完成征收任务。
“28个群众工作组组长中,不仅有3名经验丰富的退居二线干部和18名科级干部,还选用了5名一般干部和2名社区书记。”项目指挥长刘永江介绍说,这种新老交叉的队伍结构,既保证了工作传统和征收经验得以传承,又注重在征拆一线“组团”学党史,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在项目一线锤炼了党员干部队伍。
征拆一线学党史、比担当,项目指挥部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不断学习党史,我们汲取其中的智慧,并掌握了更多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方式方法。在我看来,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但要当好‘贴心人’‘娘家人’,更要当好‘帮大姐’‘帮大哥’。”吕家院村片区征收改造项目指挥长樊清泉说,他们用心用情为村民协调家庭纠纷,当起了“服务员”,四处奔波为村民收集出租房源,有时还变成了“搬运员”,出人出力为村民收拾东西搬家。凭借贴心的服务,实现了房屋调查和房屋评估率、补偿安置办法满意率、协议签订率“三个100%”。
如今,“论英雄、比好汉”已经成为项目征拆一线的新风尚,各个征拆项目指挥部抢时间、抢进度、比担当、比成果,各项目对标加速度、赶超比速度,征拆效率大幅提升,一次又一次刷新征拆纪录,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运河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