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3日
第03版:03

驰骋中华的“革命骏马”——黄骅

在沧州,有一座美丽的沿海城市——黄骅市,这座城市是以一位英烈的名字命名的。

黄骅原名黄金山,1911年出生在湖北省阳新县良上村一个佃农家庭。1926年,年仅15岁的他便组织起了凤凰乡儿童团,别看他年纪很小,但斗争精神很强。192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7年,26岁的黄金山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时,毅然决然地将名字改为黄骅。这个由儿童团长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年轻革命者,立志要在民族救亡图存的洪流中,做一匹“革命的骏马”。

1941年的4月,上级派黄骅到冀鲁边军区任副司令员兼115师教导6旅的副旅长。一到冀鲁边,他首先面对的便是战斗地形的改变,黄骅以前打仗擅长的是山地游击战,可当时的冀鲁边区不但是对敌斗争环境中最艰苦的地区之一,还一马平川,这让他这个“老革命”面临着许多新难题。就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灵活运用“集中优势兵力,打其一点”的方针,频频出击,不断取得反“扫荡”斗争的胜利。

黄骅虽然身居要职,但他不摆官架子,不搞特殊化。他经常教育干部和战士:“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老百姓,要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黄骅在冀鲁边军区上任后,狠抓队伍整顿和军事纪律教育,很快在部队和地方干部群众中建立起了很高的威信。

在边区工作期间,黄骅最先发现了115师教导6旅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的消极动摇情绪,并对他进行了严肃耐心的劝导。旧军阀出身的邢仁甫以为他发现了自己的叛变行为,于是,策划了刺杀黄骅同志的行动。1943年6月30日,军区手枪队队长冯冠奎奉邢仁甫的密令闯入在大赵村召开的军事会议现场,凶猛地开枪射击,黄骅同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黄骅同志牺牲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冀鲁大地,人们悲痛不已,纷纷前来为烈士致哀送行。

“黄骅烈士永垂不朽”,这8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聂荣臻元帅为黄骅烈士纪念碑的亲笔题词。1945年,英雄牺牲地大赵村所在的新海县被命名为黄骅县,也就是现在的黄骅市。从此,英雄的名字与这片土地朝夕相伴,人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铭记着这位抗日英烈的英勇事迹。

郭文丽

2021-05-13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2313.html 1 驰骋中华的“革命骏马”——黄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