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4日
第02版:02

“遇到困难不退缩”的技改尖兵

——记“沧州大工匠”、河北一塑管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王利昌

本报记者 杨继超 本报通讯员 陈 磊

位于孟村回族自治县的河北一塑管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内,总工程师王利昌正在管件注塑车间指导研发人员试制承插法兰新模具,大家聚在一起为即将投产的新品紧张忙碌着。这样的工作状态,已是王利昌的常态。

研制“新型PE燃气管道元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成功研制“聚乙烯管材生产线生产数据同步上传用户VPN平台”项目,此创新居国内同行领先水平;成功创办的“国家级实验室”,获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认可并正式投运……这些闪亮的“成绩单”,仅仅是王利昌在河北一塑管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任总工程师后取得的部分成绩。谁能想到,如今这位主持一家产值数亿元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曾是一个只有中专学历的普通操作工人。

今年42岁的王利昌出生在肃宁一个农村家庭,12岁时跟随家人到沧州,父母经商工作忙,他自小就养成了独立的性格,遇事喜欢独立思考解决。工作后,王利昌也喜欢钻研。在他看来,创新并不令人望而生畏,遭遇技术瓶颈也不可怕,只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就能有所突破。

1999年,20岁的“技术小白”王利昌进入工厂,喜欢动手的他认真观察老师傅的工作。大家中午休息时,他就独自上机器研究摸索。慢慢地,大家开始把一些活儿交给王利昌,他的技术水平在不知不觉中精进。

所有工作都总结、分析、记录,所有记录都留存,是王利昌多年养成的习惯,十几本厚厚的笔记本、两个硬盘和若干U盘整齐地收纳在书柜里。王利昌说,过往工作经历可追溯,可以避免遇到同样的问题走弯路,这也为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除了做笔记,他尤其爱看书。书是和行业大师“对话”最廉价的方式,为了攻克某项难关,王利昌把市面上能看到的有关书籍全买了。

“作为一名工程师,不仅要保证产品的高质量,还要有自己的创新。”2016年,应客户的要求,破解聚乙烯燃气管材生产线生产全过程数据化的课题,摆在了已经担任总工程师的王利昌的案头。

“原来都是工人手写设备运行记录数据,不仅具有间断性缺点,还容易出现偏差。”王利昌告诉记者,他们也曾试图从代理公司直接购买上传技术,但每条生产线15万元,一共12条生产线,需要100多万元的费用。思来想去,王利昌决定自己动手。他带领技术人员吃住公司,在生产车间反复试验,经历无数次失败,每天工作到深夜12点后才离开。3个多月的辛勤付出,终于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管材生产线生产数据同步上传公司产品数据库,同时可以同步上传用户VPN平台”的成果,实现了聚乙烯燃气管材产品生产数据的不间断自动记录,使产品质量追溯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数据化,也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主动权。

“一名优秀的员工不仅要能吃苦耐劳,而且要勇于创新,做学习型、创新型的新式员工。”王利昌说。他十分重视年轻职工的教育培养,每个新职工一入厂,他都会向他们讲解从管件的性能、作用到生产技能技巧和应注意的细节等等。为上好一堂培训课,他放弃了不少休息时间。如今,他带出的徒弟有数十个,都成了生产上的技术骨干。

从一名小工人逆袭成为总工程师,王利昌的经历非常励志。在他看来,成功的“秘诀”就是遇到困难不要躲。“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就是看他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躲避可以躲一时,却输在了成长的道路上。”王利昌说,一名优秀的员工遇到问题不是退缩,而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就像足球场上的守门员一样,恪尽职守。

王利昌享受克服难题成长的幸福感,并在一次次建立信心的过程中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他信奉“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不负韶华,笃定追逐热爱的事业。

2021-05-14 ——记“沧州大工匠”、河北一塑管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王利昌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2413.html 1 “遇到困难不退缩”的技改尖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