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武汉5月13日电 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的国内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13日迎来第一颗卫星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即将进入小卫星批量生产阶段。
本次下线的卫星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是面向批产的典型卫星。该卫星由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供配电分系统、姿轨控分系统、综合电子分系统、工程测控分系统和有效载荷分系统7大系统组成。
据悉,该卫星智能生产线于2019年启动建设,目前已具备正式投产运行条件。它具有“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等特征,通过采用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可实现生产过程精准感知、关键工序质量实时控制、制造全过程数据采集与控制等。
基于智能制造,该小卫星智能生产线可使小卫星的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单星场地面积需求减少70%以上,单星生产周期缩短80%以上,人员生产效率提升10倍以上,能够满足1吨以下小卫星年产240颗总装集成测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