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斐斐
这里,是市委、市政府重大活动的承接地;这里,是几十个社会艺术团体聚集的舞台;这里,是各优秀企业宣传推广的首席之地;这里,是百姓舞台,承载着沧州人民的幸福欢乐。
夜晚华灯初上,沧州文化艺术中心犹如一颗闪光的明珠,成为沧州市又一文化地标。自2019年提升改造以来,已承接各类活动近百场。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正确领导下,艺术中心已成为全市首屈一指的会展演出综合服务平台。
20年 艺术中心站在了新起点
2019年11月8日,清澈的天空下,白色的艺术中心伟岸高耸,匠心别致,经过两年的努力,艺术中心完美蝶变。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刘长友永远记得这一天、这个画面。
改造后的艺术中心主体总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为简欧风格,中间穹顶高耸,南北两翼向西延伸,内部功能进行了调整。其中,南侧为群艺馆,北侧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青少年宫,中间剧场部分为文化艺术中心。
漫步于中心广场,5800平方米的开阔环境,是老百姓的公益舞台。每天,这里都会人流如织,特别是晚上,各文艺团体、老少群众齐聚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径直进入中心礼堂,绚丽的舞台、阔达舒适的环境,让人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的文化大餐,还可以享受到舒适的观看环境。
刘长友介绍,沧州市文化艺术中心成立于2002年12月,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属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接会议、讲座、歌舞、戏曲、杂技等各种演出活动,为我市文旅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服务。
艺术中心成立20年以来,一直是我市大型会议和文艺演出的重要场所,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举办大型主题文化活动的中心。多次圆满承接了沧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大型会议;市直各部门、各区委区政府的大型会议,以及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演出活动。
为适应经济和城市的发展,2016年6月,艺术中心进行改造扩建。经过3年努力,建成后的艺术中心焕然一新。靓丽的外观,完善的功能无不彰显着大气高端的品质和优雅厚重的文化气息。
刘长友说,中心的设计理念完全根据场地的基本使用功能和定位,并参考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可满足不同会议、歌舞、戏曲等演出活动的需求。演播大厅内恢宏壮观,风格超前,艺术品位高雅。会场设计博取众家之所长,突出代表沧州文化的内涵,吸收了全国会展艺术中心的优越性因素,整体设计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艺术中心演播大厅内目前设有791个座位,分上下两层,配套有1个贵宾室、3个化妆间,总面积达3800余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灯光、我市目前最大的LED背景屏、进口音响,全新的设备设施。
一切如新,20年,艺术中心站在了新的起点。
一年半 近百场活动彰显优质服务
5月14日下午,艺术中心的舞台上,灯光璀璨、美轮美奂、绚丽多姿。“永远跟党走”沧州文化志愿者文艺汇演在这里举行。台下座无虚席,台上真情涌动,爱党爱国的热情在全场涌动。
舞台背后,艺术中心技术部负责人刘伟紧紧盯着屏幕切换按钮,片刻不松懈。 他说,自2019年11月艺术中心改造提升正式对外开放后,坚持“技术过硬 服务贴心”的管理理念,积极做好各类演出和会议的舞台设备保障工作,其中技术是重中之重。
最惊心动魄的是2020年沧州市旅发大会。因为受疫情影响,此次大会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这就需要现场与分会场同步直播,这是中心第一次承接此类直播任务。疫情严峻,防控工作责任重大。20多名工作人员人人都签了责任状,制定了“三不”原则,坚决“不出错、不抱怨、不退缩”。就这样,20多人的队伍连续奋战十几天,与联通公司、沧州广播电视台等兄弟单位通力合作,不差分毫地完成了大会的现场及分会场直播,赢得了领导和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中心副主任丛震说,自2019年以来,艺术中心已举办各类活动近百场。每次活动现场,他是最忙的一个,从舞台灯光到接待服务,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2020年“沧州好人”表彰大会在这里举行。接到任务后,服务部负责人刘雨晴紧锣密鼓地安排各项工作。大到舞台整体,小到一瓶水,服务人员的一个站位、一个手势,甚至衣服上的每一粒纽扣,都经过严格斟酌和演练。活动彩排的那几天,他们天天都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才在办公室休息片刻,紧接着又投入到下一场彩排中。
近日,大型杂技剧《大运河上》在艺术中心精彩亮相。恢弘的场景、多界面切换、灯光舞美的把控,让沧州百姓看到了一场高端唯美的杂技文化大戏。成绩的取得与艺术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丛震说,这场近两个小时的大剧,对于艺术中心来说也是考验。台前,演员们倾情表演;台后,工作人员更是紧绷一根弦。灯光的切换、音响的调节、背景的及时更换等,不能有丝毫差错。为了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他们每一帧画面,都精益求精,保证不能有任何瑕疵留给观众。
完美的背后是一个团队夜以继日的付出。自去年以来,艺术中心和沧州广播电视台达成战略合作。市委、市政府的多数大型活动都在艺术中心举行。2020年沧州市春晚、2020年中国少儿民族春晚、中国交响乐团走进河北沧州、第六届京津冀非遗联展节目汇演等大型活动,都做到了万无一失、完美呈现。
硬件技术是中心发展的关键;服务的软实力,中心更是抓紧抓实。艺术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丰富文旅生活、传承文化精髓、树立文化自信为己任,对每场活动都严格把关,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也做好文化引领,维护好我市文化建设的阵地,让优秀文化扎根、开花、结果。另外,这里的每位员工都经过了专业训练,每个月都有礼仪老师为他们讲解礼仪知识、现场指导。微笑是他们的名片,热情是他们的态度,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永远是他们不变的初心。
打造文化地标 擦亮文旅名片
如何打好文旅新地标这张牌?艺术中心在“政府补贴,企业运作”的机制下,利用品牌企业影响力,打造灵活运营模式,以实现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的最佳结合和扩大化。
刘长友说,检验一个成熟剧院的标准有三:一是高规格的建筑艺术,二是高品质的文艺作品,三是快速发展的演出市场。这三点是业界共识。随着越来越多省和国家级演出团体慕名而来,洽谈演出意向,刘长友说:“有如此好的环境,有越来越多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我们希望通过更好的运营,使其走向河北、走向全国。”
目前,艺术中心已实现“全面开花”,在承接市委、市政府、市直企事业单位重大活动的同时,也吸引很多艺术团体和知名企业慕名而来。河北省梆子剧团、河北省燕赵艺术团、市青少年宫、市义工协会、各志愿者组织等社会团体都合作顺利。碧桂园、天成、大元、隆基泰和、平安保险等知名企业都在合作。各个艺术培训、传媒机构等数十家各个行业的公司都进驻艺术中心,汇聚精彩舞台。
刘长友说,在今后的发展中,艺术中心依托京津冀经济带重要的区位优势,以“产展融合”“互联网+大会展”的先进理念,以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化的运营手段,以开放的姿态、优质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热诚欢迎会展公司、行业商协会、政府会展机构等优秀合作伙伴,实地考察、洽谈合作。
今后,更多精彩演出将在这里上演,老百姓将在自家门口,轻松、便捷、实惠地观看到国内外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同时,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将在这里为百姓奉上精神大餐。这里也将为大家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服务。有了更多好看、好听的“获得感”,老百姓将享受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