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献县垒头乡洛平城村西南,穿过两排高大挺拔的杨树,沿着公路走到尽头,就看到一排排的温室大棚。进入大棚,人就仿佛徜徉在绿色的海洋中,空气中弥漫着瓜果和泥土的芳香,一株株西红柿秧缠绕在竿子上,鲜艳的西红柿在翠绿的叶子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菜农刘苓半蹲着身子,正在用手去摘叶子后面隐藏着的一颗成熟的西红柿,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身边的桶里……
今年44岁的刘苓是一个性格要强的“女汉子”,5年前,她决定在家乡创业——建设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瓜果。7亩地,7个温室大棚,投资50余万元,这不仅花光了她和丈夫的积蓄,还让他们欠了别人许多钱。“这钱扔出去,我们就没有回头路了。”说起当时自己的勇气,刘苓很激动,也很感激丈夫的支持。
克服了心理压力,接下来就是实际操作了。由于此前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一开始的刘苓显得有点儿手忙脚乱,但她很快让自己镇定下来,“没有经验,就向别人去学,去请教,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刘苓最终选择在温室大棚里种植西红柿,“西红柿虽然常见,但是需求量也大,对于求稳的我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虽说以前没有种过,但是从小就在农村的刘苓很快就上手了。凭借着勤奋和向种植大户虚心请教,种苗、吊绳、打叉、绕秧子、疏果…一系列的活儿在刘苓手里变得越来越熟练。
西红柿从开花到成熟一般需要2-3个月的时间。在这段关键时期,刘苓几乎整天都呆在大棚里,夏天的时候气温高,大棚里更是如蒸笼一般,人一进去,呼吸都困难,没有多长时间就汗流浃背。“刚开始的时候真的不适应,但是事业是自己选择的,咬牙也要干下去。”说起当年创业的艰辛,刘苓的眼角有些湿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刘苓和丈夫的精心养护,7个温室大棚里的西红柿终于成熟,由于照顾得当,一个大棚就可以产出5000公斤的西红柿,照这样,刘苓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10余万元。
“这几年下来,自己越来越熟悉大棚里的工作,也慢慢喜欢上了大棚,希望我们的日子能越来越好。”刘苓开心地说。
看到包装箱里采摘下来的一个个鲜艳欲滴的西红柿,刘苓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般,嘴角开心得上扬起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