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划: 张徽贞 周红红
◆主 讲: 徐立堂 沧州市长跑协会会长
郑寿存 沧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
段会作 沧州市长跑协会顾问
魏 民 沧州市长跑协会副秘书长
李秀红 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
马国兰 马拉松爱好者、摄影师
◆主 持: 祁凌霄
◆执 行: 刘 伟 高海涛
◆摄 影: 马国兰
主持人:
今年4月的第八届沧州市半程马拉松比赛,数百名运动员沿大运河长跑,成为一道靓丽流动的城市风景,其中有哪些成功的组织经验?
徐立堂:这是市体育局联合市长跑协会倾力打造的重要体育赛事之一,以大运河为平台,唱出了一场“体育+旅游+文化”融合的大戏。
马拉松首先是一种精神,它承载着生命不止、拼搏不息的顽强意志和热爱生命、乐观生活的豁达心态。作为赛事的组织者,长跑协会积极宣传,传递正能量。首先,通过网站、报纸及微信公众平台把赛事信息、要求、报名渠道、组织与协作等相关工作宣传出去,增大赛事认知度的同时,提高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其次,结合城市定位和赛事主题,选定奖牌、参赛服装设计图案;再是现场奏国歌、传递国旗,运动精神与爱国情怀相融。
马拉松赛事具有极限挑战色彩,为了确保赛事安全,21.0975公里的赛道有公安交警部门协助全线戒严、维持秩序,每隔2.5至5公里设置一个赛事补给点、医疗救助点,安保人员及志愿者分散在关键路段,沿途有5至8辆救护车负责跟行……对讲机相连,随时联系,及时救助。
召开协调会,进行分工,每个细节都由专人负责并确保衔接到位。工作人员的热心、责任心及无私奉献精神确保了历届马拉松比赛的成功。
段会作:在赛前我们首先成立了30人的筹备委员会,多次商谈;比赛前又去现场模拟各个环节,具体落实到人。
魏 民:这次赛事主要路线围绕南运河。当天,运河两岸桃花盛开,马拉松人群在桃花掩映的运河岸上穿行而过,给捷地带去了将近万人的旅游人群。组织赛事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持之以恒的恒心、乐于奉献的爱心。一届赛事考验组织者能力,连续8届赛事考验组织者的经历。从第一届到第八届,沧州跑步爱好者增加几万人,参赛者增加几千人。
主持人:
队伍中,有两位特殊运动员坐着轮椅参赛,他们的参加具有哪些特殊意义?长跑运动在市民中基础如何?
主持人:
魏 民:罗彬和袁逢艳两位特殊运动员参加这次马拉松,是全民健身普及的体现,也是一种精神鼓舞。他们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志愿者、运动员个个伸出大拇指,为他们加油鼓劲,都说坚持的样子很美。这种精神会带动和感染更多的人参与,让市民更有精气神,让这座大运河城市更有活力。两位特殊运动员以前不愿出门,不愿和别人交流,自从参加了这些活动,开朗起来,活跃起来,积极融入了这个社会。据了解,前些天他们也参加了沧州大运河定向越野赛、报名了健康跑。
段会作:残疾人参加马拉松比赛,与健全人之间深入理解、交流、融入,展现了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风范。体育活动对残疾人自信心的建设非常重要。通过参加体育运动,残疾人可以走出家门,感受到被社会接纳的温暖。
徐立堂:长跑运动在市民中具有长远性、广泛性及蓬勃发展势头。2004年,我市邱铁良、王浩两位首次参加北京马拉松比赛;2014年10月20日,沧州市长跑协会成立,成为我市首家以长跑活动为主的民间体育社会团体。成立以来,成功举办了8届沧州市半程马拉松比赛,参赛规模由首届的来自沧州辖区的230人发展到来自全国近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0多人。在青县、献县、南大港等地成功组织了沧州市长跑巡回赛,带动了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有效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协会会员也由首批的129名发展到现在的上千人。沧州市及辖区各县(市、区)长跑爱好者及跑步团体应运而生快速发展。目前沧州市下辖各县(市、区)基本都有跑步组织或县级分会。
长跑对体能和精神素质要求较高,组织者、参加者应注意哪些问题、提供哪些保障?
徐立堂:据报道,我国目前有3亿人跑步,跑步已成为最火的运动之一。首先,跑步可以带来健康的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和肌体修复力。其次,跑步能带来好看的形体,是最有效的燃脂运动之一。再者,跑步可以带给人快乐,让人摆脱负面情绪,远离抑郁,乐观自信笑开颜。跑步还能让人享受生活的乐趣。食量大增,消化好,能扛的事多了,睡觉变香了,很多生活乐趣都能享受到。
段会作:不要过度训练,过度训练会疲劳甚至骨折,使人失去跑步的乐趣。如果出现了这些症候,应休息。有经验的跑者,每隔几周会略减训练量,以使身心休息。对于初学者来说,赛前参加路跑非常重要,将使人获得宝贵经验。马拉松前两三周,不要太累。训练开始时,应尝试各种跑法。如果当周要参加路跑比赛,训练里程要减少到一半,或把当周的长跑训练去掉。建议刚开始练习马拉松的人,每周能排休2天,不做任何运动;有经验的跑者可作慢跑或综合练习,但不要太激烈。
第一次跑马拉松,不必做速度训练,长跑里程数已给身体压力负荷,速度训练会增加受伤机率。若已达高峰想再突破,速度训练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每周一次排入间歇速度练习,慢跑中加入20至30分钟的快跑,速度比预定跑马拉松的速度再快些。马拉松动力来自内心,需要勇气、耐力、专注和积极性,从马拉松获得的快乐远大于痛苦。
魏 民:组织者应想得全面些,有备无患,做好预案,有合理的急救和应急措施,充分考虑季节差异。提前把应急措施考虑到位,安全保障准备到位,物品准设施布置到位。参加者要有良好的体能、自我认知和感知,合理评估自身身体情况,有经常锻炼的基础,定期体检,保证参赛过程中平稳的状态,理性参赛。所有运动都以健康为目的。
主持人:
对于普通群众和爱好者,应如何做好长跑运动的科普、培训、路线选择等工作?
徐立堂:参加者要有训练基础、安全完赛意识,不要一味追求成绩,健康、快乐、平安、幸福是初衷和归宿。5月4日,北京奥森有一晨跑者猝倒,没能救回来。当天,乌蒙山越野中的一位跑者倒下。5月8号,四川一跑友不幸猝死。短短5天,3起猝死事件,让人心痛。
跑步中,身体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就不要再继续了:一胸痛。一旦感觉到胸部有压迫感或疼痛,马上停止,然后去检查。二头晕。低血糖有可能会头晕,有糖尿病或血压有问题也会出现头晕。如果是低血糖,食物就可以缓解,如是后者,最好去医院。三心跳异常。心跳突然加快,一般来说是心律不齐的表现。这时要停止跑步,去检查看是否与心脏有关。四突发呼吸急促。平时跑步呼吸不会突然急促,但这次突然呼吸困难,这就可能是心力衰竭或哮喘,要马上停跑检查。五疲劳很久没有恢复。一般来说酸痛一两天就会缓解,但这次好多天都没有恢复,这是过度疲劳,应该放假。
普通群众和爱好者,不要急于求成,由一二公里到三五公里,慢慢来。最好听听前辈们的跑步感受和成长经历。如果是速度训练一定要到体育场,总体来说,塑胶跑道对跑者是最好的选择。
魏 民:目前沧州主要跑步人员散布在各个公园和操场,以晨跑为主。长跑协会每年都定期组织长跑知识大讲堂,邀请专业运动员、运动医学专家做专业讲座和经验分享。在路线选择上,普通群众选择封闭式操场和公园较合适,一安全,二操场塑胶跑道弹性较好,三人员较多,遇到问题可及时解决。有经验的跑友可以选择城市干道两侧便道进行长距离拉练。具体路线上,沿运河一带都是非常好的跑步场地,有塑胶跑道的体育场也很好。
郑寿存:跑步前要对体能有一个认识,避免运动损伤和心肺功能损伤。跑步时支撑脚落地,为了缓冲反作用力,腿部各个关节就会吸收这种作用力,一个关节带动一个关节。踝关节是动态的,膝关节是稳定的,髋关节是动态的,依次类推。身体某个部位受伤,是因附近关节运动方式发生了改变,本应稳定反而动态,造成其他关节过度稳定或过度位移,发生“代偿”效应。
跑步以下肢为主,但要全身协调,同时辅以其他运动项目,以横向移动、转体类为主。要加强相关肌肉群,尤其以下肢和臀部的力量和柔韧练习。跑前充分热身,结束后要积极放松拉伸恢复。做好身体机能的基本监测,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跑步是前后向的运动,没有左右、旋转,一味向前跑,会导致髌骨歪、盆骨歪、足内翻、髂胫束紧。许多跑步没有延伸到臀部。每次跨步,力全数集中到腿部,腿部负担变大。建议通过锻炼臀部增加动作幅度。足部着地时要注意着地点与重心的距离,着地距离越接近重心下方,下肢的受力会越小、越远,下肢的受力就越大。
李秀红:补充两条:一,拉伸在跑步训练和比赛前后的重要性;二,跑步过程中,呼吸调节的重要性。首先,拉伸分为训练和比赛前的热身和训练比赛后的放松恢复。跑步前除了慢跑热身外,要有针对性地对重要肌群和关节进行拉伸,增加肌张力,增大关节活动范围。这可以避免运动过程中的损伤。其次,跑完即刻拉伸可以加速疲劳恢复、排除代谢产物、缓解肌肉酸痛等症状。最后,在运动开始时和疲劳未出现时,可跟随跑步节奏自然呼吸,不用过多调节。但运动一段时间后,能量储备减少,当极点来临时,需要做几次缓慢深长的呼吸来缓解胸闷和呼吸急促的问题。
马国兰:我原来身体不太好,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带我开始慢跑。半年以后,就去北京跑了一个半程马拉松。从此坚持每天跑步,在全国各地跑过二十几个半程。跑步成了我生活的习惯,收获了好身体,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跑友,有了与同龄人不一样的灿烂容颜。2016年,一次意外中我扭伤了左膝,放弃了赛道马拉松,但多年对马拉松的情怀让我舍不得离开,决定拿起相机记录。每个镜头下,跑步者都是满脸笑容,神采飞扬,汗水中那种坚毅那种幸福让我感动,没有跑过马拉松的人是体会不到完赛后那种滋味的。记录是为了弘扬他们的精神,宣传他们的意志,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挑战自己,给家人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幸福与快乐。如果有人看到我镜头下的跑者而参与进来,那就是我的荣幸。希望沧州的晨光中有更多的跑友,希望沧州的马拉松越办越好,更希望我的作品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马拉松。
主持人:
历史上的马拉松比赛对城市发展起到哪些作用?沧州的马拉松比赛在增强城市活力、生命力上有哪些价值?
徐立堂:跑步的魅力源于对生命价值与健康生活的再定义,马拉松比赛能吸引民众积极参与,满足民众精神需求,增加幸福感,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因此不断迸发。北京作为国内第一个马拉松城市,被马拉松爱好者们誉为“国家马拉松”。历经30多年,北京马拉松已成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并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选手参赛,成为国内外马拉松爱好者的盛大节日。还有衡水马拉松,短短几年,极大地拉动了衡水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给衡水带来了让世界瞩目的机会。
从我市近期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能看出市领导对马拉松、武术、足球的重视。长跑协会近几年的工作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市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长跑协会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沧州市半程马拉松比赛,对城市形象、城市(赞助企业)品牌、城市人文底蕴、经济发展、服务质量提升等都有很好的宣传和带动作用。
一个城市的马拉松就是城市的节日,这一天,为了给选手们提供安全、舒适、愉悦的物质和精神保障,展示城市魅力,亮出城市名片,我们需要设置大型主会场、需要封路、设置安全标识、宣传牌匾等,需要热情市民和志愿者投身赛事,广大市民能亲身体验马拉松的坚韧、顽强、不轻言放弃的拼搏精神。这一天,选手们跑得酣畅淋漓,收获了挑战成功的喜悦,工作人员心无旁骛,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这一天,我们为选手呐喊、加油,为组织者、参与者鼓掌点赞。整座城市是跃动的、快乐的、欢欣鼓舞的。
沧州的半程马拉松彰显了城市文化。体育赛事促进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文化特色形成了城市特色体育赛事。每次赛事,外地跑友的吃、住、行都在刺激本地经济发展,也会到旅游景点转转,无形之中带动本地经济。马拉松为代表的体育赛事,起到了加快城市建设的作用,比如公路、体育场馆、旅游设施、宾馆、饭店、城市绿化等,促进城市面貌的改变。
魏 民:2012年我开始接触长跑,并参与各个城市的马拉松,比如北京、无锡、扬州、衡水、雄安等。这些城市通过马拉松把漂亮整洁的街道、热情欢快的情绪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给五湖四海的跑友。大型活动检验城市体系的协调性,上万人同一天涌入,对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都是考验。沧州作为大运河沿线城市,要通过大型马拉松赛事,展示自己独有的城市文化、人文地理,让沧州具有特色的产业能够通过马拉松传递出去。
段会作:沧州马拉松,只有得到政府大力支持,才能办成真正的国际性马拉松。应利用赛道来展示城市风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城市地标。赛道是宣传城市的舞台,赛事是宣传城市风范的窗口。外地跑者带来经济活跃的同时,也带来不同的文化风俗,民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不同文化、习俗和思维。以跑会友,以跑相识,沧州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