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1日
第06版:06

典故

故事里的事

吴学会

马厂,原是大运河边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却因为段祺瑞“马厂誓师”的历史事件蜚声中外。这是个很有内涵、很有故事的小村庄,它承载过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也将继续承载未来的希望与辉煌。

年复一年,水流花谢,泱泱运河古道如同一本打开的史书,沿着千百年来的历史文脉,向我们讲述着大运河及运河儿女所书写的故事。伫立运河岸边,遥想当年,大运河“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繁荣景象虽已被历史的大潮湮灭,连岸边的遗迹都荡然无存,但是它却为中国历史上千余年的政治、经济、军事作出了巨大贡献。码头凉亭下坐着几位在此休闲的老人,和我们讲起大运河的过往,仍满脸兴奋、思维敏捷,语言也风趣幽默。讲乾隆东巡,讲几十年前水势浩大的运河,每逢汛期都需开启九宣闸利用马厂减河排水,以减轻河坝压力。

大运河里的船多为货船,老人们的孩童时代船已经不多了,夏天每当有船停靠码头,村里一群赤条条下河游泳的半大孩子们,就会围拢过来扒着船沿,看新鲜,瞧热闹,露个黑黝黝的脑袋像围了一群蝌蚪。后来货船也不见了,只剩下了生产队接送村民上下工的摆渡船。“我就是当年最后一个使船的,1968年就没有了”,一位老人颇有些壮士暮年的怀恋语气,眼眸中似看到历史的烟尘滚过。是啊,当年的情景已无法再现,无论是运河的航运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让我们铭记、仰望。

历史就像滚滚的洪流裹挟着泥沙不断向前,只要我们心中运河之魂还在,总会终结一段历史开启新的盛世。

马厂炮台,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呈正圆形,共3层,通高11米,底层直径120米。它是大运河沿岸现存较为完整的唯一一座军事设施。炮台始建于1871年,因为《辛丑条约》规定天津周围20公里内驻军不得超过300人,因此马厂的重要军事地位凸显出来,李鸿章向朝廷提议在此地设立兵营获准,于是调淮军部将周盛传屯驻马厂,兴建兵营,修筑炮台,此地遂成战时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历史从一个阶段演变到另一个阶段,炮台沉寂凋敝了,再也不复昔日的辉煌,原有的14座炮台只剩下一座中心炮台。但是古炮台书写了一段历史,见证了马厂150年的风云变幻。从清政府“拱卫京津”的驻军,到段祺瑞“马厂誓师”的“讨逆军”,再到如今保家卫国的人民军队,都让马厂人获益良多。运河码头、马厂减河、买卖街,给马厂带来经济上的繁荣,也让马厂人经多见广,积淀下精神富足的文明基础。

2021-05-21 典故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3068.html 1 故事里的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