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制定并发布的《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根据规定,机动车存在排放危害的,其生产者应当实施召回。据介绍,排放危害具体包括三种情形:一是由于设计、生产缺陷导致机动车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标准。二是由于不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耐久性要求,导致机动车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标准。三是由于设计、生产原因导致机动车存在其他不符合排放标准或不合理排放。其他不符合排放标准指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满足标准要求,但存在排放控制用车载诊断(OBD)系统、排放系统使用软管及其接头、油箱盖防止燃油蒸发物排放、排放相关电控系统等要求不符合标准的情形。规定创新性地提出了排放召回要与机动车排放监督检查、排放检验衔接,督促生产者配合排放危害调查,督促车主积极配合完成召回,切实减少排放污染。
严禁借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收取参会费培训费
针对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乱象,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5月18日说,将会同有关方面进行查处,坚决斩断营商环境评价背后的“利益链条”,严格禁止借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之机,向地方政府、市场主体收取参会费、培训费,严格禁止以提升名次、颁发奖项为名,向地方政府、市场主体收取“好处费”“赞助费”。不少城市反映,以“国家”“中国”名义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价排名数量众多,一年内能收到七八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果,还有的借“排名”“颁奖”等收取费用,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金贤东说,一方面,要强化源头管理。对于没有得到国家认可、授权,或仍处于学术研究、理论探索阶段的营商环境评价,组织开展评价的相关主体应明确研究属性、规范相关表述,避免对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产生误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加强相关信息的发布解读。另一方面,加强监督处置,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加强监督。
客运场站将普及配备交通医疗急救箱
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广普及交通医疗急救箱伴行计划的指导意见》,力争“十四五”期间逐步在交通运输客运场站普及配备交通医疗急救箱,推动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显著提升。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具备急救知识技能的公众在交通运输场站使用医疗急救设施设备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并为救助人自愿实施急救行为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推动营造学急救、会急救、用急救的社会新风尚。指导意见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坚持属地主导、行业推进,统筹谋划、先行先试等基本原则,通过统一建设标准规范、统一标识标志规范、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建立维护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服务平台,逐步实现预期工作目标。
我省提前启动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日前,河北省老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储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强力推进今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同时,提前启动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做好项目优选,建立项目储备库。各地要结合“十四五”期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做好入库项目优选,建立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储备库。列入储备库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和改造标准要求,小区愿意改造居民户数占比不得低于80%。严禁将老旧小区改造规定范围外、拟计划征收拆迁、往年已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项目纳入项目储备库。实行项目竞争性评审制度,优先将居民改造意愿强烈、出资比例高、积极拆除违建的小区纳入项目储备库。各地要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利用“河北老旧小区改造居民意愿统计系统”,通过“河北老旧小区改造”微信公众号充分征求拟改小区居民意愿,切实将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求纳入改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