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不相容”,众所周知。走进渤海新区黄骅港工业旅游景区—国家能源集团河北公司沧东电厂的海水淡化基地,记者却见到了水火相济又相容的奇迹。作为一家火力发电厂,沧东电厂利用发电产生的循环蒸汽,通过海水淡化装备,把海水转化为工业使用的高品质淡水和饮用水,形成了一条海水淡化循环产业链。
除了办公楼前的花草树木,只见栉次鳞比的办公楼、高高耸立的大型设备和烟囱,“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看这些?”踏入国家能源集团河北公司沧东电厂的厂区,记者扫描了下周边,顿时有点儿失望。
“海水淡化景点在那边,请大家跟我来。”工作人员高腾腾在前头引路。
一进海水淡化控制室门厅,一幅渤海新区海水淡化产业布局图格外引人注意。高腾腾介绍说:“这些纵横交织的线路,都是厂区的海水淡化输送管线,除了向渤海新区输送电能和热能,我们还为77家企业供应海水经处理后产出的淡水,每天供水能力达3.7万吨。”听罢,记者不由感慨:“太好了!黄骅港本就地碱水咸,淡水资源匮乏,这下,企业的用水压力大大缓解了。”
高腾腾把记者领进海水淡化展厅。一进门,她贴心地递过一瓶纯净水,已然口渴的记者一股脑喝了小半瓶。“你喝的就是海水淡化后的纯净水。”高腾腾这一解释,吓得赶紧问了句:“这水符合饮用水标准吗?”
这时,忙完手头工作赶来的海水淡化市场处主任助理袁利军笑着说:“放心,完全符合纯净水标准。我们生产的纯净水之所以起名为海露,恰恰代表着它的‘身份’不一般,‘引来海水酿甘露’,这便是‘海露’两个字的寓意。”听着,记者又细细品了几口,果然甘冽可口、微微带甜。
“如何把含盐量高的海水变成淡水呢?”好奇心驱使记者不断抛出疑问。
袁利军继续解释说:“海水淡化就是脱除水中的盐分,使处理后的水符合规定标准。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技术有20多种,我们采用的是当前主流的低温多效蒸馏热法技术。热法,简单理解,就如同家庭烧开水做饭所产生的汽和水,不同的是,电厂的热源是发电产生的蒸汽,加热的是海水。”海水变成淡水,发电中产生的蒸汽变成了热源,如此循环往复,水与火相济相容,这下终于搞清楚了。
在和工作人员的攀谈中记者了解到,通过海水淡化,沧东电厂实现了淡水零开采。这仅是沧东电厂“三个零”建设模式之一,此外,还有耕地零占用和燃煤零运输。
袁利军补充道:“我们脚下踩着的土地,都是通过围海造陆的方式建设的。厂区发电使用的燃煤,来自与厂区一墙之隔的煤炭大港黄骅港,煤炭直接通过皮带运输,不但供给有保障,还节省了运输成本。”
从展厅侧门出来右拐,终于见到了神秘的海水淡化设备,一个个巨型大筒如巨人般巍然耸立,袁利军介绍说:“从左到右依次为1至4号设备。其中1号、2号为进口的1万吨设备,3号、4号分别为国产的1.25万吨和2.5万吨设备,这两套国产设备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黄骅港区淡水资源缺乏,沧东电厂建厂之初就确定了“海水淡化、水电联产”的方式,不开采地下淡水。除了让企业“喝”上海水淡化水,沧东电厂产生的浓盐水,通过管线排入到渤海新区沧海文化风景区,不仅补充了景区水量,沧盐集团还可利用浓盐水,直接提取盐化工原料,提升盐产量,切实让浓盐水“变废为宝”。
未来,渤海新区港城区居民能否用上海水淡化后的淡水?袁利军透露,沧东电厂作为引水进京的供选点之一,已经接受了相关单位对其水质的取样化验。记者真心期待海水有更多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