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5日
第07版:07

又是一年采桑时 满园新紫尽飘香

本报记者 康 宁 本报通讯员 田志锋 张 迪

桑椹采摘乐趣多

检测桑椹品质

军屯惨案纪念碑

大棚内采摘果蔬

弘德文化园开园

弘德文化园内风景如画

采采桑林间,悠悠古镇情。

又是一年采桑时,泊头市营子镇苟鲁道村外的古桑椹园里,迎来最繁忙的时节。绿树相连,遮天蔽日,一簇簇桑果缀满枝头,红的、黑的、绿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似的。

穿梭林间,采摘踏青,且做一日农家翁;席地而坐,喝酒泼茶,唇齿之间,桑果留香;小径深处,孩童嬉闹,抓一把桑椹填满口,果汁染黑了小嘴,脸也成了花猫……

如今,这一棵棵桑树成了乡亲们的“摇钱树”。营子镇依托当地悠久的桑椹种植历史和深厚的桑椹资源,围绕着小小桑椹谋布局,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大步向深加工迈进,研发出桑椹干、桑椹粉等特色产品,让桑果身价成倍提升。同时,还瞄准日益火热的农业休闲游市场,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实现文化、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绿色+科技”让桑椹身价倍增

清洗车间、消毒、铺设纱网、调试机器……随着桑椹日渐成熟,泊头市园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桑椹加工厂内一派繁忙景象。

一颗小桑果,在这里,实现了黄金变身。

“桑椹走鲜货时,要是不及时找客户,就得烂在地里。现在烘干加工,不仅保鲜不发愁,市场也拓展了,现在都是客商来找俺们,不愁卖。”合作社负责人胡兵说。

话虽如此,可桑椹成干,却并不是万无一失的。6月是华北地区雨季伊始,每到这时,加工户们都悬着一颗心。烘干后桑椹要晾晒回凉,赶上连续雨天,不能完全成干,损失会很大。

如何解决农户们的心头之患?合作社找到答案——阳光房。在加工车间,记者看到,一块空旷的场地上由钢架、玻璃搭建起阳光房,四周还安装了排风扇。晾晒后,还有一套微波杀菌生产线和检测设备,确保桑椹干干净卫生。

“阳光房可有效挡雨、挡风、挡尘,提高桑椹干的品质。”胡兵说。

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桑椹品质;打造高标准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园区……近几年,营子镇桑椹产业迈开了步伐,以桑椹产业化种植、加工增值、品牌营销和技术创新为发展内涵,构建健康生态富民产业新格局。

去年,营子镇的桑椹产业迎来了三大喜事:“泊头桑椹”喜获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还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中国地理标志商标证明证书;河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研究院泊头市桑椹产业化研究所在这里揭牌。在品牌和科技的强力支撑下,“泊头桑椹”的市场知名度、竞争力和附加值都得到新的提升。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研究院泊头市桑椹产业化研究所成立后,将桑树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进行提升,除桑椹深加工外,还进行桑黄的培养,以及桑椹、桑叶、桑根等药物价值的开发。

科技、品牌催生大健康产业。目前,营子镇桑树种植以苟鲁道村为核心已辐射至55个村,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攀升。

营子镇与河北省农科院合作,制定了《泊头市营子镇桑椹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并在2019年6月邀请国家、省、市专家对园区规划进行了评审。中国农大、河北农大、河北农科院、河北省桑蚕所的专家到营子镇指导技术,助力当地桑椹产业发展。园区已被省农科院列为科技示范基地,桑树种植标准制定工作启动。省科协批准营子镇成立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园农合作社成立专家工作站。桑椹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大提高了营子镇桑椹现代农业园区的知名度和在全国桑椹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营子镇桑椹现代农业园区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红色资源激发爱国情怀

“大家看,这里是军屯惨案纪念碑,是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日前,泊头市农村信用联社组织党员干部20余人赴军屯惨案纪念馆参观,开展专题党史学习和革命传统教育。

苍松翠柏间,一座厚重的军屯惨案纪念碑静静竖立,记录着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以桑椹产业为依托,多元化发展让游客在采摘、游玩之余感受红色文化,营子镇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交相辉映、文化与生态同频共振。

“红色资源焕发了生机,抗战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更激励人们发奋图强干事业。”营子镇党委书记冯文涛说。

在纪念碑的西南侧,当地村民还自发建起一座军屯惨案纪念馆,以实物等形式还原当时境况,祭奠逝者,教育后人不忘国耻。这些年来,不少爱心人士为纪念馆捐赠物品,村民们也在四处搜集日军罪证实物。

纪念馆内,锋利的军刀已锈迹斑斑,一张清晰印着“松井七藏”名字的日军手碟,记录的是一名侵华日本士兵的生平履历;橱窗里陈列的军屯惨案的书籍资料,诉说着当时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如今,纪念馆陈列军屯惨案纪实绘画28幅,日军侵华罪证实物60余种、100余件。

为了更好地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军屯惨案纪念碑被命名为沧州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碑自建成以来,一直免费向社会开放,并成立管理委员会,有专门讲解员进行解说。

“每逢重要节假日,都有群众及各级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人员来此祭扫追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园区工作人员说,一次次祭扫活动的影像记录及参观人员的留言,昭示着爱国主义精神在不断传承。

农业休闲游助推乡村振兴

品农家美食,赏田园风光,住特色民宿,享受乡村“慢生活”……伴随着休闲旅游消费需求的释放升级,营子镇成为乡村游的网红“打卡”地。

午后,漫步在古桑文化景区,树影婆娑,草木清新,别有一番韵味。自泊头桑椹崛起之时,苟鲁道这片老树区亦声名鹊起。每到桑椹采摘季节,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营子镇桑椹现代农业园也顺势建起桑文化展示区、古树观赏区、休闲采摘区、新品培育区等多个功能区,意在打造集桑园休闲观光、桑文化展示、餐饮休息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景区。

除了发展桑椹产业之外,园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耘瑞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还建起蔬菜大棚,一年四季可采摘观光,满足广大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休闲体验。

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福星园弘德文化园打造了绿色康养基地。

“我经常过来感受田园风光。”72岁的张士芬,家住在泊头市运东小区,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住久了,一有时间就到农村转转,吃吃农家饭。几天前,她听说北医三院康复科专家周末来营子镇弘德文化园坐诊,一早,就带着孙子过来瞧瞧。老人腿有旧疾,做完推拿后,在一旁休息。17岁的孙子闲不住,跑到卡丁车场开了两圈卡丁车,在5000平方米的车场里玩得不亦乐乎。

如今,园区正在打造一系列休闲度假好去处,垂钓、游船、观光、餐饮……任你来选。

不少种植户也尝试着发展休闲农业,如今也人气“爆棚”。李彩霞是泊头市三厂种植基地负责人,近几年,每到桑椹成熟期,接待前来采摘的游客成了她的新工作。一些已经熟识的游客,一到5月初便会向她打电话询问开园时间。正式开园时,基地每天都会游人如织。

不仅如此,为了让游客们玩得尽兴,基地还特意请大厨以桑椹产品为原料研制出桑椹宴。

漂着油花的汤水里,紫色、绿色的面条交织,这是用桑椹挂面、桑叶挂面制作而成的“鱼香双丝”“麻辣双鲜”,还有桑叶馒头、桑椹馒头……一道道让人垂涎的桑椹食品,成了基地的“网红”。为了让游客们畅享自然原味,他们还将餐厅搭建在了树林间。绿意纱网间,品尝着特色桑椹宴,成了让游客们难以忘怀的一大美事。

现在,营子镇打造农业观光采摘游、研发桑椹系列深加工产品、深入融合种植、加工、康养等项目,带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大大提高营子镇桑椹现代农业园区的知名度和在全国桑椹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营子镇桑椹现代农业园区做大做强。

乡村振兴正当时,美丽乡村入画来。为拉长休闲农业乡村游的产业链条,满足游客多层次、多元化和高品位的需求,营子镇以农业为基础,融合资源生态、人文历史、产业特色和旅游市场资源,打造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实现文化、农业等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2021-05-25 本报记者 康 宁 本报通讯员 田志锋 张 迪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3332.html 1 又是一年采桑时 满园新紫尽飘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