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用在“流浪汉”王安身上再合适不过了。2016年7月7日,本报曾发表《“流浪三十年,我想有个家”——流浪汉王安落户记》,讲述王安自幼被拐卖流浪,最终在沧州成功落户的故事。有了“身份”的王安,生活更有拼劲儿。时隔近6年,他把自己在沧州创办的公司当作彩礼,去迎娶心爱的姑娘。
本报记者 鲁 萍 郭玉培 孙晓卉
曾经的“流浪汉”闯进人工智能领域当老板
遥控操作微型坦克,顶部连接水源,消防机器人就可以代替消防人员冲进火场,减少人员伤亡;无人驾驶叉车,按照程序设定,可以准确在车间装卸货物,提高工作效率……在王安创办的沧州市质芯电器有限公司,有很多新奇的人工智能产品,甚至还有热门的无人驾驶技术。
这些自主研发产品的主人是王安—— 一个人生经历传奇的人物。他没有上过学,自学识字,从事过IT、机械、机器人等行业,最终开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安身立命。王安自小被拐卖,是哪里人、什么时候出生,他自己一概不知。王安从小要饭讨生活,后来跟着收废品的叔叔、伯伯一起生活,靠收废品收来的书籍识字。
这些“破烂儿”改变了王安的一生。王安头脑灵活,尤其喜欢计算机、机械方面的书籍。他在深圳、北京流浪时,借着打零工的机会,不断学习。“网络可以教会我很多知识,工作中不会的事情、读不懂的书,我就上网查。”王安说,他还常在网上找工作,谈好了就骑着摩托车前往。因为没有“身份”,王安买不了实名制车票,也不能住酒店,出行就靠摩托车,路边凑合一晚对他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到清华大学蹭课受益终身
2001年时,王安曾在北京硅谷电脑城打工。一次,他作为计算机维修人员参与了清华大学的一个建设项目,需要吃住在学校的工地上。他发现很多有兴趣的课可以在这里“蹭”。于是,他一有时间,就跑到学校的各个教室去蹭课,工业设计、软件开发等前沿课程,他都不放过。但是,这对于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王安来说,还是很难消化。“在学校找旧书看,比收废品要容易得多。我一边看书,一边蹭课,今天听不懂的课程,打听好了下次上课时间继续蹭。”王安说,他常常因为一个知识点听不懂,要回头翻看更多的书,但是他乐在其中。
实际上,王安在北京打工期间,常跑到各大名校去蹭课,充实自己。后来王安往返于北京和深圳,在这两地的计算机行业打拼。直到2008年底,王安因为没有身份信息,实在找不到地方可住。一天,王安在网上寻找租房信息时,突然发现一条招聘维修人员的信息。“这家仪表厂出产的水表,用到半年的时候就出现大面积漏水。我决定去试试。”王安说,虽然没有做过仪表,但是他了解机械原理,会画图,当时还是信心满满。
这家仪表厂位于泊头市,王安来到仪表厂不长时间,就发现这不是设计问题,而是配件质量问题。出色的表现,让仪表厂老板对王安刮目相看。王安在办理入职手续时,工厂发现他没有身份证,最终王安被挡在门外。可王安没有气馁,他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了仪表设计、制作等技术。当时,热计量表的研发尚属空白期,王安抓住机会,利用一项发明,一年就挣了几十万元。后来,王安把挣来的钱,又投入到电路板等其他行业。
拥有“身份”,收获爱情
不是每一次的投资都能成功。2012年,王安的前期投资回报甚微。因为工作需要,他来到沧州师范学院学习英语。在学习过程中,他不仅收获了知识,还遇到了美丽的爱情。
“请问有转让学习资料的吗?”王安在学习群里询问。一名幼师专业的女孩儿郝艳平把学习资料给了王安。这次相遇,注定了王安和郝艳平的缘分。1992年出生的郝艳平,发现王安是个无所不能的人,什么问题他都懂,什么东西坏了他都能修。而王安在郝艳平身上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关心和牵挂。
相识之初,王安就把自己是“黑户”的事情,向郝艳平坦白了。起初,郝艳平大吃一惊。后来通过接触,郝艳平发现王安是个上进心很强的人,肯学、肯下功夫,值得托付。2014年,王安攒了些钱,用郝艳平的名字注册了公司搞研发,名叫沧州市质芯电器有限公司。起初,郝艳平的父母对王安十分满意,可后来知道了王安是个流浪人,坚决不同意女儿和他谈恋爱。
2015年,郝艳平得知当时的沧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政治处主任王红心曾经帮助过很多落户困难群众,于是向她求助。王红心了解情况后,核实王安没有犯罪前科或其他地市户口,然后上报局机关为王安落户。随后,泊头市公安局对此进行了调查核实。2016年,王安成功落户泊头市,陆续拿到了户口本和身份证,1984年6月6日成了他的生日,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
王安说,有了“身份”,心里才真的踏实了。王安一心将精力放在研发上,他把研发目标锁定在人工智能项目上。如今,他研发出多款产品,公司发展前景良好。王安多年来的努力上进和对郝艳平的真心,最终收获了女方父母的肯定,诚心诚意地祝福二人。王红心接过操办婚礼的重任,她对王安说:“沧州就是你的家,我们都是你的家人。”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有家人,我在沧州找到了家!”王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