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6日
第06版:06

文明新风扑面来 映日荷花别样红

——任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任丘市永丰路街道办事处组织“重走长征路”活动。 刘灵军 摄

推出学习贯彻新思想综艺栏目《学习路上》。 张子桢 摄

全国县级文化馆联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摄影展在任丘展出。 刘灵军 摄

渤海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在物探社区党史学习教育广场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现场交流。 刘 亮 摄

任丘市组织“您为国尽忠 我为您尽孝”活动,通过为优秀现役军人母亲代表免费体检、播放孩子视频等形式,表达对兵妈妈的敬意。 刘灵军 摄

党史进校园。 刘章栓 摄

“会战之家”文化广场,打造居民休闲好去处。 陈亚曼 摄

任丘市白洋淀湿地生态野保志愿者开展“我们集‘盒’爱护地球”牛奶饮料盒回收活动。 刘彦英 摄

组稿:任丘市融媒体中心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是守正创新,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举措。2019年10月,任丘市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一年多来,任丘市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中,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总目标,坚持高质量、重实效的理念,不断推动试点建设走深走实,让文明之花在大美任丘像盛夏荷花一般,绽放别样芬芳。

奏响志愿服务曲 幸福力量满任丘

■ 郭双柱

加强顶层设计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任丘市印发了《任丘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逐步铺开”的步骤,统筹整合市级和乡村(街道、社区)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成立了任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心主任由任丘市委书记担任,办公室主任由任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此外,在搭建“理论宣讲、教育与体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卫生与健康服务”五大平台基础上,根据群众需求,增设“法律服务”平台,形成六大平台,并分别对应成立了六大分中心,分中心主任由分管市领导担任。

实践中心以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为重点工作,引导、动员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让更多群众加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不断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注册成立的任丘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任丘市志愿服务资源,精准设计和实施具有鲜明特色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不断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有效保障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扎实开展。

整合资源阵地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任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任丘全域广泛组织力量,以市、乡、村三级为单位,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有效调配资源,完善工作网络,打通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机制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把握“传、评、帮、乐、建”的实践路径,开展分众化、菜单式、可持续的文明实践活动。目前,任丘市已建成1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349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拓展文明实践阵地,还建成了32个社区实践站。

志愿服务精准常态

按照需求引领、项目在先、因事找人、人随事走的思路,建立共性与个性需求统筹、线上与线下服务结合、城市与乡村力量联动的运行机制。

共青团任丘市委积极探索青年志愿服务管理新模式,成立了各级团组织和多领域青年参与的综合性团属志愿服务体系,形成了1个“益青春”团属青年志愿服务队,3个主要领域社会青年服务组织,N个乡、村两级青年志愿服务队,即“1+3+N”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进一步扩大了青年志愿服务参与范围,为文明实践注入了青春活力,推动了全市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丰富了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基础。

为进一步调动青年志愿力量,助力疫情防控,2021年,在全市乡、村两级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648支,招募青年志愿者4358人,“00后”志愿者493名,实现了全市村庄、小区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2020年,在文明样板街志愿项目中,8支志愿服务组织和千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其中,累计服务时长4834小时;两年来,796人次参与到“寸草心”活动中,服务时长达2079小时;2020年底,4358人参与到属地核酸检测服务、卡口执勤、乡镇(街道)机关疫情汇总等“抗击疫情 志愿同行”服务中,服务时长11.5万多小时;200余人参与到乡镇机关驻地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共清扫街道40余条。9支青年突击队加入到“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中,在全市各社区、村庄张贴宣传海报600余份,发放宣传页4000余份。

张华绿色家园公园内,建起了高标准的志愿者之家,作为任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示范点和特色志愿服务孵化培训基地。这里,也是任丘市志愿服务总队和志愿服务联合会驻地。志愿服务总队下,还组建了乡镇(街道)志愿服务支队、市直志愿服务分队、行政村(社区)志愿服务大队,分别由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市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担任支队长、分队长、大队长。任丘市各级领导干部也分别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到各个志愿队伍中,每月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目前,任丘市已拥有志愿服务队伍907支,在河北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14.1万人。围绕“学雷锋 树新风 争做新时代文明实践追梦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抗击疫情 志愿同行”等主题开展了30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

建立完善考核机制

把乡镇(街道)、试点村(社区)文明实践工作情况纳入对乡镇(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巡视巡察范围,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创建标准。制发了《任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建立了试点建设工作评价体系,评估评价结果作为考核依据。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任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适时指导各乡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结合各自实际、群众需求和优势资源,创新性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探索出一些好的工作方法。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聚一份力量。连日来,任丘市西环路街道办事处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关切,从细微处做起,下足“绣花功夫”,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办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好事实事,备受群众好评。

今年5月起,西环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各村、社区“两委”干部每周开展办实事、拉清单晾晒活动,着眼点滴事,拉出办事清单,大到基础项目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小到出具一份证明、调解邻里纠纷,真正把是否办实事作为衡量干部的标准,把群众生活小事提上议事日程,坚持永远把群众痛痒放在第一位,始终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15米志愿服务圈”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任丘市永丰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指导各村实践站成立了志愿服务大队、中队和小队,提出“有困难找队长”的志愿服务理念,打造出“15米志愿服务圈”。大队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中小队长多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村民代表、新乡贤和退役军人等担任。“15米志愿服务圈”不仅指距离上的概念,更倡导“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精神,体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本质要求。一年来,帮助群众解决1700余个实际困难,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孝善基金引领乡村风尚

任丘市辛中驿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弘扬孝善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设立“孝善基金”、评选“孝善典型”、开设道德讲堂等多种形式打造孝善名镇。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辛中驿镇25个村在镇党委、政府倡议下,以自愿捐款的形式在每个村成立了孝善基金。村“两委”干部带头捐款,党员、村民代表、爱心企业家等纷纷参与,仅21天时间,孝善基金接受捐款总额就达321.25万元。此外,还选举产生孝善基金理事会,在村“两委”的领导下负责村孝善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孝善基金可换算成孝善积分,孝善积分可贷款。各村以户为单位,开展“尽孝心、行善举,为自己储蓄”孝善擂台赛,对全体村民进行“孝善信用”评定,评定结果张榜公示。辛中驿镇政府与河北村镇银行合作,给予农户无抵押、无担保、随用随贷的贷款支持,对孝善信用等级越高的农户,授信额度越大,贷款利率越低。

孝善基金成立以来,辛中驿镇25个村共推选出孝善家庭173个,孝老爱亲典型、善行义举模范191人,发放孝善基金8.22万元。完成755户孝善基金签约授信群众,其中189户养殖、种植、车床加工户获得贷款3200余万元。

坚持孝善从学生抓起,组织开展“孝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镇13所学校、175个班级、6856名学生中持续广泛开展“七个一”孝善主题活动。共表彰孝善班级11个、孝善道德标兵14个、孝善小孝星11个,校园孝善文化日益浓厚。

“点单式”服务让基层宣讲更生动

为着力提升基层宣讲工作实效,任丘市创新举措,按照“人民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做到哪里”的思路,探索建立了“征集群众意见——设置宣讲菜单——点单送菜”的“点单式”宣讲工作机制,使基层宣讲实现了由“我讲什么,你听什么”到“你想听什么,我讲什么”的转变。

“点单式”服务以任丘市委宣传部为活动总协调,市委党校、市委党史办、团市委、教育体育局、职教中心等单位及各乡镇、村(社区)均安排专人负责,形成多方协作、相互贯通的工作合力。目前,任丘市“点单式”基层宣讲开展巡回宣讲200余场,受益群众约5000余人(次),已成为学习宣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及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党员群众主动学习的有力抓手。

任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以来,一直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河北省“三重四创五优化”和沧州市“拆违建、促创城、畅交通、增绿量、优环境”活动部署,聚焦群众需求,突出效果导向,把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成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成为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及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任丘市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主动走入村庄社区、走上大街小巷、走近弱势群体,抗击疫情、扶贫帮困、助力创城,全面掀起志愿服务新热潮,以实际行动助力任丘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践初心

■ 方圆圆 冉雨薇 张 萌

为进一步涵养文明风尚、给人民群众谋福祉,任丘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总目标,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形式内涵,建立共性与个性需求统筹、线上与线下服务结合、城市与乡村力量联动的运行机制,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广场“变形记”——

废旧车场变身“文化之家”

走进任丘市会战道街道“会战之家”文化广场,满眼绿草茵茵、树木郁郁葱葱,红色党建元素穿插其间,相得益彰,完全改变了原来杂草丛生、废旧货车乱停放的“土黄色”形象。一连串近20米长的红色文化长廊,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党的历史、中国精神、十四五规划、家风文化等,充分发挥了宣传阵地的作用,让居民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感悟、认同和弘扬社会正能量。

“会战之家”文化广场开放以来,吸引了不少居民“做客”,左邻右舍聚集于此休闲、娱乐、健身。本着“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宗旨,会战道街道办事处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每到傍晚和清晨,3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附近居民们欢聚一堂,共享小区文化大餐,营造了其乐融融的邻里氛围。

“如今,文化广场已经成为居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原来脏乱差的小广场真正成为街头的一道靓丽风景,使居民在家门口就有了学习知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社区老党员李桥说。

近日,为持续增进辖区民生福祉,会战道街道办事处紧紧围绕“变格局、变色彩、变味道”三个目标,精心打造“会战之家”文化广场,建设广大社区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扎扎实实为民谋幸福。“会战之家”文化广场致力于建设集休闲、健身、休憩及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厅前广场”,让前来会战道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办事的居民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舒适惬意。有效地延伸了传统“柜台式”大厅的服务模式,是在“规定动作”做到位的基础上,创新设置的“自选动作”,为居民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真正满足办事群众对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的需求。

“会战之家”文化广场的建立,扮靓了小区环境,深受居民喜爱,成为精品宣传阵地和拉近党群、社区与居民关系的有效载体。

“订单式”服务——

办一件实事暖一片民心

“村北的荒地常年闲置,成了村民们倾倒垃圾的场所。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雨天的时候,污水还会流到任青渠里,影响水质,俨然成了周边村民的‘垃圾桶’。现在把它整理出来,大伙都高兴,眼见着这里变成绿树成荫、花鸟环绕的‘网红打卡地’。”哑叭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刘波介绍说。

近日,西环路街道党工委组织开展“众心向党、奋斗有我”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带队,哑叭庄村党员干部50余人参加。针对哑叭庄村村北的荒地改造这件“心头事”,他们多次召开班子会,积极跑办,一起开荒、清理、植树,盘活荒地,变废为宝,为村民打造了一处夏季乘凉好去处。

“我每天早晨送完孩子就过来帮忙植树,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能帮多少帮多少,心里高兴,也不觉得累。”村民志愿者如是说。在改造现场,只见他们手拿铁锨、剪刀等工具在认真地挖坑、植树,虽然衣服上沾满了泥土,脸上却笑开了花。据了解,在种植花果树木上,该村党员干部和巾帼志愿者共计310余人自发参与其中,目前,改造工作已接近尾声。

荒地改造只是西环路街道办事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小问题,大民生。办一件实事,就会暖一片人心。任丘市西环路街道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5月起,他们每周开展办实事拉清单晾晒活动,清单内容包括基础项目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排查村内损坏设施、调解邻里纠纷、组织接种疫苗等。活动开展以来,各村比学赶超,截至目前,共开展晾晒活动2次、为群众办理实事88件、办结50余件、水改修路等长期性工作30余件正在强力推进。其中,办事处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化身“宣传员”和“接种员”,发放防诈骗宣传单2万份,注册“金钟罩”防骗小程序11250余户,筑牢群众财产安全网络屏障;5月份以来,各村清理整治坑塘4个,清理垃圾、荒草3000立方米,整治街道200条,其中哑叭庄村南的50余亩“垃圾场”变身“小游园”,累计种植各类树木3600余株,宋庄村水改项目水污分流和道路硬化一期12000米,正在推进二期招投标。

“点单式”宣讲——

新时代理论在基层“零距离”

近日,任丘市文化馆开展“点单式”公益大讲堂,“订单式”服务是一种“你点单,我服务”的新型文化服务方式,切实有效地解决需求与服务之间的问题,从而让群众可以“各取所需”。

在任丘市文化馆,来自全市的20余位摄影爱好者齐聚一堂,学习聆听摄影专业知识讲座。摄影讲座由任丘市优秀摄影师金洁主讲,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摄影经验和个人经典作品,从曝光模式的选择,光比反差控制的重要性,色温、白平衡及色彩偏移的运用,风光滤镜解析与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讲解,还通过大屏幕上的摄影作品和自己的实践体会进行点评解说。

讲座结束后,摄影爱好者们表示受益匪浅。“今天的讲座干货满满,非常生动,学到了很多,为今后的摄影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

目前,文化馆的“订单式”服务已开展了摄影、舞蹈、音乐等课程10期,为更好地控制疫情,实行了预约方式,同时为广大市民开通了网络直播通道,让更多群众在网上听课,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接下来,还将继续举办公益文化“百姓讲堂”活动,力求把摄影、舞蹈、声乐、剪纸、任丘大鼓等艺术课程带进乡村,方便广大农民朋友参加培训。

据了解,任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分中心探索建立“征集群众意见—设置宣讲菜单—点单送菜”的“点单式”宣讲工作机制,使基层宣讲实现了由“我讲什么,你听什么”到“你想听什么,我讲什么”的转变。理论宣讲分中心协调党校、党史办、团市委、教育体育局、职教中心等单位及各乡镇(街道),各单位理论宣讲志愿者结合专业特长,准备宣讲教案。各乡镇(街道)按照村(社区)“点单”内容,对口联系相关单位的志愿者开展宣讲活动。

他们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作为每场“点单式”宣讲的“第一讲”,着力打造“理论宣讲+”宣讲模式,使理论学习成为每场宣讲的“必修课”。着重发挥“理论宣讲小分队”队员业务好、群众熟的优势,结合群众的日常生活实际,开展互动倾谈式的“第一讲”。同时,紧扣中央省市形势政策的同时,把准群众需求,“点”什么“单”,我们就准备好什么“菜”。理论宣讲分中心组织各成员单位深入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以各方需求为导向,从形势政策、法律法规、文化、历史、教育、医疗卫生、消费维权、科学技术、社会救助、风险防范10个方面进行资源“大整合”。目前,已形成涵盖68项内容的“点单目录”,做到有需求就有服务。为了提升宣讲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他们针对不同宣讲对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融入影音资料、音乐伴奏、图片漫画等多种元素,直观生动地展现宣讲内容,组织形式也更加灵活。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组织开展“点单式”巡回宣讲200余场,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

探索“1+3+N”体系

“志”青春“益”起来

■ 曲虹宇

在任丘市,有一个“1+3+N”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几乎涵盖全市城乡,推动耀眼的“志愿红”涌动文明城。这里的青年志愿者,已成为任丘市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支生力军,用青春力量为文明加码。

“1+3+N”志愿服务体系,即1个“益青春”团属青年志愿服务队,3个主要领域社会青年服务组织,N个乡村两级青年志愿服务队,是各级团组织和多领域青年参与的综合性团属志愿服务体系。这是团市委积极探索青年志愿服务管理新模式的硕果,现已覆盖全任丘广大青年群体。其中,以返乡大学生、毕业大学生、青年企业家等青年群体为主的团属“益青春”青年志愿服务队,推动了任丘市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丰富了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基础。

志愿者小张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每志愿服务1小时就可兑换1个益币。近日,他用3个益币兑换了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获得了一份温暖。这还只是任丘市志愿服务回馈机制的一个缩影。以“为奉献者奉献,为志愿者加油”为宗旨,任丘“1+3+N”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管理加礼遇的新途径。以线上的志愿中国和志愿汇APP为依托,青年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可领取志愿者保险,记录志愿服务时长,通过志愿汇APP兑换本市爱心商家商品。

这样一来,志愿服务形式和内容都更加灵活,志愿者可不再拘泥于站岗、服务、下乡等基本服务。目前,在任丘,一个召之即来、来之即服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已经形成。“饿了吗”“雇个美佣”“蕾莎”等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他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帮群众无接触配送服务,为交警、医护人员配送所需物品,向一线工作者捐赠物资。2020年,在文明样板街志愿项目中,8支志愿服务组织和千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其中,累计服务时长4834小时;返乡大学生和本地志愿者加入抗疫青年志愿服务队,配合机关驻地村清扫活动。同时,开展属地疫情检测、卡口执勤、机关疫情汇总等相关工作。2020年底,4358人参与到属地核酸检测服务、卡口执勤、乡镇(街道)机关疫情汇总等“抗击疫情 志愿同行”服务中,服务时长达11.5万多小时。

在“寸草心”志愿活动中,志愿者们走进光荣院,慰问退伍老兵、老战士,带去牛奶、蛋糕、饮品等慰问品,与老人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健康状况,倾听英雄事迹,学习勇敢无畏、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两年来,796人次参与到“寸草心”活动中,服务时长达2079小时。“寸草心”活动激发了志愿者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深化了志愿者们对党史的认识,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激励大家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美丽的任丘离不开青春活力,少不了年轻血液。“1+3+N”青年志愿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了青年志愿服务参与范围,它是青年者愿者对社会服务的一次积极探索,是创建文明任丘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1-05-26 ——任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3431.html 1 文明新风扑面来 映日荷花别样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