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1日
第01版:01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市开展“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综述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习近平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切实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引导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尤为重要。着眼于此,我市从2018年开始,在全市小学范围内大力开展“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出台了《关于开展“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三年间,党委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全市德育教育的内涵和品质不断提升,响亮的教育品牌已经成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78万余株“幼苗”共沐德育阳光之下,茁壮地成长着。

厚植传统文化,树立讲文明、讲道德、讲秩序、讲奉献的价值取向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理念。

身着汉服、自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明志……每年入学季,在沧州市新华小学,都会举行一场饱含浓厚国学文化的开学典礼,既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让一年级新生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学之初,礼仪之始。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庄重的入学礼,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营造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氛围。同时,入学礼也寄托着学校、师长、父母对一年级新生的美好祝愿——勤奋学习,健康成长,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谈起入学礼,沧州市新华小学校长许建立说。

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深化特色节日教育,深入挖掘春节、元宵、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中更加热爱古老厚重的中国文化。同时,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探索将民间艺术、民间技能、乡土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引入校本课程和兴趣小组活动,把“经典传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将道德规范和基本礼仪融入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从学生起居饮食、人际交往、列队升旗、课堂纪律等方面入手,规范、约束学生言行举止,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接受德育的浸润。此外,各地学校还聘任市、县区著名书画家、民间艺人、文化名人等担任校外辅导员,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12岁的杨柳来自沧州市运河区迎宾路小学六年级十班,天性活泼的她在学校“青苗社团”学茶艺。“以前,我干任何事都是三分钟热度,为此经常被父母责罚。而通过学习茶艺,我感觉自己沉浸在文化当中,心不仅静下来了,学习上也有了很大进步。”杨柳说。

“‘青苗社团’共设40多项课程,包括书法、绘画、演讲、机器人操作等,学生可根据兴趣自主选择。”迎宾路小学副校长刘霞说。此外,学校在“童心明德”中开展了系列活动:每年3月举办“伙伴节”、4月开展“爱国爱家乡教育月”活动、5月举办“男孩节”“女孩节”……

如“青苗社团”一样,在沧州各地,以艺辅德、以艺启智的教育形式层出不穷:河间市把诗经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和课程设计中,通过置身其间、耳濡目染,带学子们体验和感受《诗经》的魅力;沧县的小学组建了国画组、书法组、陶瓷班、茶艺班、雕刻班等特色学习兴趣小组,聘请老艺术家、书画家等开展相关活动;南皮县将书法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创建了4所书法培训基地,开展书法进课堂活动……

“在推进‘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市深入挖掘和阐述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丰富中小学德育教学内容。”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贺治起介绍,面向孩子的“德育工程”,也不能生硬灌输,只有通过书法、绘画、小制作、课本剧等孩子们喜欢参与、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才能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德行”散播的光芒。

(下转第八版)

本报记者 马志辉

2021-06-01 ——我市开展“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综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3884.html 1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