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1日
第08版:08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语文课上,老师以讲解《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为契机,对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体育课上,他们进行攻防演练、抢占阵地、防空袭、抓敌特等军事游戏;

美术课上,他们画国旗、军旗、英雄人物肖像,制作兵器模型,编织红军草鞋;

……

在沧州市光明小学,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走进了课堂,让学生倍感亲切。“为全方位营造国防教育氛围,学校墙上用铜版画刻着马本斋、雷锋、徐洪刚、李向群等八位英雄事迹,以英雄名字命名,各班级公开竞选,成立八个英雄中队,通过学习和弘扬英雄精神,规正行为习惯,激发进取精神,逐步在成长中变得优秀。”校长于会利介绍道,学校特邀请原天安门国旗班班长和战士到校军训、定期进行全体师生的国旗教育,引领着广大学生将爱国、爱旗、爱校融入日常的点点滴滴。“‘尚军’教育也让光明的学生,懂得了珍惜、责任,变得越发乐观、健康。” 于会利说道。

光明小学用“尚军”教育树崇德新风,只是我市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立德树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地域教育资源优势,不断丰富拓展“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内涵,围绕红色教育,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让德育课堂“活起来”。全市各小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德育课主讲内容,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开展“向国旗敬礼”主题队会、“党在我心中”手抄报、“童心向党,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诵读比赛、“传承革命精神 弘扬红色文化”演讲等多种形式的常规德育活动,将红色经典元素融入日常德育实践教学的点滴;定期邀请当地红色故事宣讲团的老党员,给大家上红色历史课,让红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变成立体书本;组织学生“走出去”开展研学活动,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马本斋纪念馆、曲阜红色教育基地等德育教育阵地,让学生走出校园,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历史、铸就“红色信仰”。

让道德种子在未成年人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更需要榜样的力量,基于此,我市在推进“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红色教育和好人教育相结合,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进校园与学生进行现场交流,运用相声、快板、情景剧等鲜活的艺术形式,表演展示革命英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沧州好人”等先进典型的感人故事,变生硬说教为自我“悦”读,让孩子参与中感知英雄的可贵精神、领悟好人的人性光辉。

新华区在全区小学开展“童言颂德”故事汇,鼓励学生们走近“沧州好人”、道德模范,聆听他们的故事,讲述他们的故事,接力美德善举;

盐山县大力开展少年军校建设,通过组织少年儿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特色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国防意识;

肃宁县举办“童心向党”歌咏比赛活动,教育学生铭记革命历史,继承光荣传统;

黄骅市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阅读革命书籍、观看革命电影,激发爱党爱国、奋发有为的思想情感;

……

播种梦想、点燃青春,一项项活动陶冶了广大学生的情操,也培养了他们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如今,伴随各项红色教育活动的开展,红色基因已在每个沧州学子心中落地生根。

丰富实践载体,提高社会责任感、参与感和获得感

价值引领,实践育人。

近日,沧州市实验小学56个班认领了56个贫困儿童的“小小心愿”。一个文具盒、一本故事书、一件棉服……除去完成这些“小小心愿”,每个班还分别准备了一个“大礼包”送给贫困儿童,有台灯、有文具……56个心愿照亮孩子们的笑脸。

提议发起这项爱心活动的是学校六年级学生刘芳利,她的提议很快得到学校支持。实验小学德育副校长吕继东说,沧州面向全市小学开展“童心明德”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在心底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

“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教育学生就是让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次随手关灯,一句轻轻问候,一次弯腰拾起身边垃圾,一次让座,一个微笑,举手之劳的小小善举,并不需要付出很多,却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激励,换来生活的温馨和美好。” 贺治起说,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好每一件小事,不仅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更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致力于实践养成、德育树人,我市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结合,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大力推进学生社团建设,推动优秀影视剧作品进校园,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加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依托博物馆、体育场馆、公园景点、科研院校等德育资源,建立并公布一批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推进学校文体设施节假日向学生免费开放,鼓励学生每周参加社区活动一小时,活跃学生假期生活。继续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融入道德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让小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历史,增进友谊,同时增强爱国热情。开展“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日行一善”“孝心夏令营”“我是文明小使者”等道德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讲文明、悟诚信、学友善、懂感恩。围绕文明创建工作,组织“文明礼仪我先行”“我参与 我服务 我快乐”等主题活动,引导小学生争当创建活动的参与者、服务者。整合社会资源,推出“角色挑战我能行”系列活动,通过岗位体验提升小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一校一品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也正在沧州全面深入展开。

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每个年级都设“积善银行”,学生们每做一件好事,就会在银行存一分,积累到100分时,就会成为“积善银行”的尖端客户,受到学校表彰。

沧州市回民小学积极推进“劳动习惯养成、劳动技能学习、劳动成果分享”的“三推进式”教育路径,家校携手监督,晒技能、晒过程、晒结果,用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

海兴县实验小学以“体验-缅怀-传承”为主线,开展“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少先队员铭记历史、锤炼品质、传承文化,争做新时代建设的追梦人。

……

课堂育德、行动立德、环境蕴德、书香养德、真情润德,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立足“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纷纷打出学习实践“德育组合拳”,着力构建德育体系,密织德育网络,拓展德育空间,德育唱响教育主旋律,奏响文明最强音。

谈起“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如何推向深入,贺治起说道:“下一步,我们将同教育部门一起加强理论探讨,深化观摩交流,加速总结亮点、推广经验,推进评选示范学校形成长效机制,努力把活动向中学延伸,进一步扩大活动覆盖面,让德育教育铺就全市青少年的‘成长路’‘成才路’。”

春风化雨催芳草,润物无声待花开。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学,明白了责任担当,拥有了家国情怀。从春到冬,从城到乡,“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犹如一缕和煦春风,滋润学生心田,催开朵朵绽放的蓓蕾。

2021-06-01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3914.html 1 (上接第一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