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杰)日前,在我市举办的防灾减灾日活动现场,省施工安全监督检查专家刘金明在摆放的救援设备前驻足,向工作人员了解高层逃生缓降器的使用方法。
刘金明在沧州高新区住建局工作,主管安全生产。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不仅全力保障项目的安全生产,还把这种安全意识带到了家里:家门口放着灭火器,厨房台子上放着灭火器,橱柜里放着灭火毯、多功能声光报警手电筒,还有多个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不仅自己家里有、汽车的后备箱有,刘金明还给岳母家里买了一套。这是刘金明在参加消防大队举办的培训上买的,他印象中,当时有好多人表示要买,但最后真正付款的人并不多。
买来设备后,刘金明时常和家人念叨使用方法:“使用灭火器要站在上风位置,对准火源根部。”“遇到突发的小火,可以直接用毯子盖火。如果真遇到火情,可以把灭火毯披身上冲出火场。”“报警手电筒能破拆车窗玻璃、割开安全带,还可以吸到玻璃上预警。”……在他的“唠叨”下,孩子、老人学会了如何使用,并能自觉定期检查设备是否过期。
如今,这些灭火设备在家里已经放了三四年,却一次也没有用过。“这是好事,最好一直用不上。”在刘金明看来,买全部设备虽然花了三四千元,日均下来也就几角钱,却能在发生火灾时大幅减少损失,还是很值得的。
刘金明的家里曾进过小偷,他和家人吸取教训,安装了防盗窗。但是想到消防员为救火艰难破拆防盗窗的事件时,他特意要求师傅在防盗窗上制作一个活动扇,平时锁上,危急时刻可以打开逃生。可见,安全意识已经渗透到刘金明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近,刘金明又在关注天气、自然灾害等方面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刘金明说,对于灾害事故,不能有侥幸心理,多关注多研究,不仅能保护自己,关键时刻还能救人。虽然在防灾减灾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他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