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2日
第06版:06

“田保姆”上岗

农民不丢地 不种有收益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李 粲 白 玥

家有几亩地,年轻人在外打工,没时间耕种;老农户自种自收,粗放管理效益低;户均不过10亩田,购置农机不划算……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为让这样的农户小生产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大生产里,在我市不少现代农业园区,“田保姆式”土地托管新模式应运而生。

具有规模优势的现代农业园区,是土地托管快速发展的平台。与此同时,一家家“田保姆”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经营土地,不仅让农民“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还反向带动起园区多个产业,引领园区向绿色生态化发展——

谁来种地?

“田保姆”集中采购 种植户当“甩手掌柜”

眼下,正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可泊头市西辛店乡现代农业园区的种植户付胜昌却当起了“甩手掌柜”。

“前两年,听说托管土地省事儿,效益也高,俺就把地都全托给‘茂动’管了。”付胜昌道出缘由。

这两年,在西辛店乡现代农业园区,像付胜昌一样的“甩手掌柜”越来越多。园区经营主体——河北茂动兴腾科技有限公司立足农业社会化服务,在西辛店乡及周边10万亩地发展土地托管业务。

“土地托管,是在农民不放弃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托管主体,有偿代管土地,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公司负责人付茂动说。

“农户们将土地托管出来,俺们来种,大伙儿就不用再为种地发愁了。没时间种地的,我们可以提供耕、种、收、管、售的全程托管服务。不愿全托的,可选择劳务托管,即半托管,由农户负担农资,我们负责农业生产的全部劳务项目。再有就是订单托管,农户把某个劳务项目托管给我们。”

在东光澳牧现代农业园区,把土地托管给沧州澳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村庄和种植户也不少。虽然去年底才转型托管业务,但公司的托管面积已达1.46万亩。

“开始做农业时,我们也流转了不少土地。但人手有限,各方管理跟不上,效益不太理想。而对一些种植户和村庄来说,想靠地致富,却有心无力。做土地托管,对方负责整合土地资源,做好粮食管理,我们专注做投资、做种植服务,就相当于合作种地。”公司负责人贾福顺说,“目前公司的全托服务主要针对贫困村,半托和订单式托管对象为家庭农场等种植大户。”

献县麸糠现代农业园区,同样走上了土地托管生产经营的现代农业之路。园区主要经营主体——献县秋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发展土地托管服务已有多个年头。

“前些年,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够,不少人不舍得放下手里的农地,流转难度大。再就是做农业周期长、投入大,贸然规模化发展,风险也大。土地托管生产经营就不一样了,无论是全托还是半托服务,土地承包生产经营权不变,我们相当于给农户‘打工’,赚取的是服务作业费。农户们能接受,加入托管服务的规模大了,俺们也能进一步发展。”合作社负责人张秋江说。目前,园区核心区3000多亩土地已实现全程托管,周边8000多亩土地实现半托管服务。

怎么种地?

服务全程机械化 农业转型再升级

“无论哪种托管形式,一个环节作业面积就得千亩,更有甚者多达万亩,服务能跟得上吗?”不少种植户有这样的疑问。

“当然没问题,而且托管作业服务只会更加及时、高效。耕、种、管、收,哪个环节我们都配套了相应农机装备,这些年也一直不断补入新型机械,现在得有百十台套了。让园区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服务,可不是光拿嘴说说的。”“农机大王”张秋江信心十足。

着眼于大田作物的现代化、规模化种植,澳牧现代农业园区也引入了不少先进农用机械。其中,既有装有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又有意大利进口的撒肥车,还建设了规模庞大的粮食烘干设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普通种植大户望尘莫及的。

“这也是我们布局智慧农业的一盘棋。使用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使机组作业不重不漏,大幅提高精细作业程度。奔着这个方向,我们还购置了多台植保无人机,采购了不少大马力拖拉机和农机具,作业效率高、效果好。”贾福顺说,“农机具数量多,我们就能采用集团化作业模式,遇到农时就全员出动,往往只一两天就完工了,快速解决农户的燃眉之急。”

农业科技化,河北茂动兴腾科技有限公司驾轻就熟。打开电脑,轻点鼠标,就能了解植保无人机作业时间、面积、路径……在西辛店乡现代农业园区,植保现代化已不再是纸上谈兵。“我们还与国家信息化研究所合作,由无人机搭载多光谱分析仪,对3000亩小麦进行遥感监测,获取种植影像和数据,进行精准作业。”

发展托管业务,茂动兴腾科技有限公司还与周边246名机手进行了劳务合作。业务熟练的农机手可自带农机加盟到公司,由公司安排作业任务。这样一来,有效调动当地农机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

效益何来?

减本增效省人力 园区细算生态账

“把土地托管给‘茂动’,省心,成本也低。‘茂动’直接向工厂采购农资便宜,农机服务费用也低,算下来,两季种植成本能省下200来块钱。”减本增效,泊头灌河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存才喜上眉梢。

东光县连镇西张辛庄村,也把土地托管作为村里增收的好抓手。“俺村里没钱,把整村土地托管给澳牧,他们不光垫付了全村1800亩土地的流转金,从种到收也都给管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刘荣斌说,腾出了时间和精力,不少村民外出打工,过上了“双薪”生活。

土地托管实现集约化、科学化管理,粮食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深松土地、统一播深、提前进行病虫害防治……总之,就是通过科学种田,实现粮食产量、质量双提升。”付茂动说,“付胜昌家就是一个例子,我们托管的地块,小麦亩产高出75公斤。”

为了给农户们搞好托管服务,澳牧现代农业园区还对粮食烘干设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通过适宜的温湿控制,让粮食长期储存。粮食存储后等待合适市价销售,还能进一步增加农户的收益。

土地托管更是这些园区种植业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澳牧现代农业园区托管的村庄中,先前大田种植面积有限,土地撂荒不少。“都说藏粮于地,可人们种植积极性不高,哪里来的产量。俺们当‘保姆’,农户省时又省力,盘活了不少耕地。”贾福顺说。

随着土地托管的快速发展,在泊头西辛店乡现代农业园区,不少村民加入到了养殖的队伍。“园区里秸秆资源丰富,黄储饲料供应充足,售价也低。养殖的粪便,园区还能回收,解决了粪污难题。”盛草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长勇将一笔账算得仔细。

借助土地托管,还能促进园区向绿色生态化发展。

“这两年,农业发展一直倡导减药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由我们进行规模化、科学化种田,通过精准施肥、用药、灌溉,可减少农业投入品污染,还能对秸秆进行饲料化、肥料化应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别人都算经济账,但付茂动更看中的是生态账。

“除了发展种植,我们还在进行农村厕所粪污的处理工作。把玉米秸秆回收,连同粪污一起发酵制成有机肥,不仅能避免污染、变废为宝,还能节省种植成本。有机肥还田,粮食品质也能提升,再加工出绿色农产品。”张秋江计划打造一条绿色产业链,“我们要用三五年时间,做到用服务零收费置换托管地块的秸秆,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到绿色生态化发展的队伍里。”

2021-06-02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李 粲 白 玥 “田保姆”上岗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4034.html 1 农民不丢地 不种有收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