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3日
第05版:05

刘震寰 戎马关山外 血战冀鲁边

本报记者 祁凌霄

人物简介:

刘震寰(1912年-1971年),孟村牛进庄乡北赵河人。1935年入党。1940年任冀鲁边区回民大队大队长、支队长。1946年,任东北民主联军回民支队长兼党委书记。1949年,回民支队改编为铁道兵团第2师,任师长兼衡阳铁路局副局长。1951年赴朝参战。后任甘肃省委统战部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长、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1年病逝。

如果说冀鲁边区回民支队战斗史是一本厚厚的大书,那么创建支队并一直担任支队长指挥实际作战的刘震寰,则是谱写精彩篇章的民族英雄。

“小秀才”胸怀天下

拉枪杆子打盐巡

在后人记忆中,刘震寰经常沉默地闭着嘴,腰永远挺得笔直,目光却非常锐利,讲起话来,条分缕析,朴实幽默,沉着坚毅果敢。这是一副战略家的智慧相。

刘震寰戏称自己是“小秀才”,缘自1921年到1928年,他在沧州城内私塾和捷地曹庄子学校连续读了7年书,已经从一个9岁的懵懂少年,长成“饱读诗书”的书生。而此时,他还结识了好朋友穆少卿,一位曾就读于政法大学的前清官员子弟。这位好友给了他另一种启蒙。大量进步文学作品和马列著作,令读惯了“之乎者也”的刘震寰眼前一亮,心灵也为之一震。穆少卿生于官宦之家但毕业就失业,刘震寰世代务农,8岁丧母,生计艰辛。进步书籍和各自的不幸,让他们产生了不满和共鸣,也牵引他们的目光由家及国,到天下事中来。

刘震寰是个“穷大手”。毕业后,他在捷地“和记粮店”当学徒。此时他已成家却养不起,老婆孩子只能回娘家过活。这也好,一个人住更便于交朋友,那些被接济过的朋友也乐于到他的住处闲聊。穷朋友们有很多人贩私盐,但这点吃喝得从刀尖上挣,许多人败家送命。闲聊中,刘震寰得知族叔刘子芳有一支盐帮手枪队。其时,已秘密入党的刘子芳送给他一支手枪,希望他能效仿自己。回到捷地后,刘震寰又搞到一些枪,组建武装盐帮,和盐巡对着干。这支武装,成为以后刘震寰在津南开展武装斗争的基础力量。

在刘子芳、刘格平两位族叔的引导下,刘震寰开始向党组织靠拢。马颊河暴动失败后,刘格平等17人被捕,津南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有人退缩,有人叛变,而刘震寰却成为群众骨干,并在1935年8月入党。他在曹庄子的家,也成为我党的秘密联络据点。

名扬“沧州事件”

击毙日本最高指挥官

1936年,伏击日军走私汽车队一战,刘震寰开始头角峥嵘。这年4月,为配合刘志丹东征,津南特委指示刘震寰等人组织武装力量,沿沧石路开展游击战。8月,一支日本军人武装的走私汽车队走到沧县旧州时,刘震寰率领盐帮队骨干和组织起来的30多名铁路散兵,伏而击之,当场击毙日本人一名,缴获大批贵重物资。这时,日军尚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沧州境内针对日军的地方游击战还极少。日军非常震惊,胁迫旧政府“缉拿刘震寰”。这次伏击轰动一时,被称为“沧州事件”,“共匪”刘震寰的大名不胫而走。

沧州沦陷后,肖华率抗日纵队东进,开辟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1938年,刘震寰的武装与肖华部不期而遇。当得知这支武装是真正的抗日队伍后,肖华为刘震寰调拨一批武器,并任命他为独立营营长,正式编入八路军。进入战斗序列后,刘震寰创造了3人俘获伪军一个班、缴枪12支;4人端炮楼,围歼日军、奇袭日军军火辎重车等出色战例。

那是1938年8月(一说1939年),由日本骑兵护送一日军大佐前往盐山阅兵,在沧县仵龙堂附近,被刘震寰“包了饺子”,十几个骑兵被全歼,日本大佐当场毙命。据一些抗战老兵回忆和有关资料,日本全面侵华初期,班底都是关东军精锐,单兵作战能力、战术、装备都是一流的,中国军队与之作战,中方伤亡约数10人而日军不过伤亡一人而已,伤亡比例非常悬殊,所以“皇军战无不胜”的神话被许多人信以为真。刘震寰以没经过多少正规训练的“散兵游勇”全歼日寇,给抗战军民鼓足了劲头。被击毙的日军大佐,据记载是抗战中冀鲁边区击毙的日军最高指挥官。

创建回民支队

以少胜多粉碎大扫荡

抗战时期,沧州境内有两支回民支队。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西部冀中,刘震寰领导的回民支队在东部冀鲁边。在马本斋率部东进时,刘震寰与他有过两个月的短暂汇合。马本斋走后,也为刘震寰留下了一些骨干。冀中回民支队名震天下,而冀鲁边区回民支队被普通群众所知晓不过是近年的事,以至许多人一提起回民支队,都误以为马本斋那支部队。

冀鲁边区回民支队组建,正当肖华率部转移鲁西之时,边区仅剩2个营和几个大队的抗日力量。日伪乘机进犯。1939年冬,沧县县长丁润生和刘震寰商议并由丁向上级汇报组建回民武装,得到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周贯五的赞同。马本斋部丁溪野和曹奎对冀中回民支队的介绍,也给边区领导很大启发。于是在1940年7月20日,冀鲁边区回民大队在山东宁津魏家庵(一说宁石寨子)成立,8月1日,又在孟村新县镇正式宣告成立。刘震寰任大队长,王连芳任政委,初建时由18名干部战士组成,至正式宣告时已发展到30多人。到1941年秋,回民大队充实到400余人,遂扩编为冀鲁边区回民支队。

这支新队伍在刘震寰的领导下,连克沧县李天木、风化店等日伪据点,屡建奇功,日军被迫龟缩到沧州城里。1943年,边区抗战队伍因“大赵村惨案”受到削弱,日酋长谷川与大汉奸刘佩臣率5000多人马,对边区进行铁壁合围。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刘震寰一边派小股部队诱敌,牵着敌人在海边转圈,一边伏精兵断其归路。结果,在海边水土不服的日伪军一无所获,很多士兵染病,回沧州城的队伍稀稀拉拉溃不成军,被刘震寰伏击歼灭400多人,刘佩臣接报回救,为时已晚。

回民支队在装备、给养、兵员作战素质上,均与日伪相差甚远,刘震寰利用地形、民情、士气等优势条件,采用突袭、诱敌、伏击、分化等高超战术与之周旋战斗,创下一个个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0到1946年,在河北、山东、天津、东北,回民支队作战100多次,歼敌4000多人,缴获各种枪支4000多支、火炮20多门、战马30多匹,攻克据点20多座。

处决亲表弟

保护受害干部

“在家不干好事,出门让你遇到刘震寰。”这是日伪的口头禅。刘震寰严惩不义,一家人秉承民族大义。

回民大队成立后,刘震寰的弟弟刘振宇、刘振山,舅父张文凯、姑父马振江及3个表弟都参加了革命队伍,12岁的儿子刘桐轩也被送入部队。其中,张文凯是回民大队初建时的骨干,他被捕后,日寇想用他来诱降刘震寰。遭拒绝后,日寇放出狼狗撕咬,然后活埋,埋到一半时,又把烈士挖出,用成捆的柱香烫。张文凯毫不畏惧,最后被惨杀。

1942年,根据地环境艰苦,刘震寰的表弟“老实刘”逃跑当了土匪,并做了对不起百姓的事。被抓后,很多人说情,有的领导也说他是刘支队长的亲表弟,过去也还老实,可以从宽。刘震寰说:“正因为他是我表弟,才要严肃处理。否则还要什么军法?还怎么抗日?还叫什么人民军队?”随后下令处决。刘震寰8岁丧母,由姨母抚养成人,与表弟情同手足。姨母闻讯后当即昏死过去。刘震寰长跪在姨母面前,软语安慰,终于取得谅解,老人又毅然将另外两个儿子送到部队。其中一个后来壮烈殉国。

刘震寰对亲属要求严格,但对他人则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处理。一次,有人欲投靠伪军,在路上被回民支队抓获。许多人认为应该处决,但刘震寰认为,这些人事出有因,没有造成投降事实,也没有祸害过百姓,如果处以极刑,会动摇军心和群众基础,应该免死,从而保全了他的生命。他在宁夏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期间,抵制极左思潮,巧妙为受冤干部直言。如他在固原地区调研期间,有人要处理宗教人士显丕义、显丕礼兄弟,刘震寰幽默地说:“显者少也。把他们都抓了,显门不就绝后了吗!”在同心县,有人要处理政协委员张生德,刘震寰听后表示:“我要说一句刀下留人!还是把他留下来对工作有好处。”

就这样,刘震寰保护了很多无辜干部群众,也受到人们的衷心爱戴。然而这也成为后来所谓的罪状,左臂被打伤致残。1968年银川的万人大会上,他被挂牌批斗,但台下战友们高喊“不准揪斗刘震寰同志”“刘震寰是好同志”,其受爱戴的情景可见一斑。

抗战胜利后,回民支队调往东北,参加了解放长春、突袭飞机场、保护铁路等工作,被改编为铁道部队,修桥开路。再调广西、湖南等地,抢修津浦铁路、粤汉路、漯河大桥、汨罗江大桥等重要交通工程,周总理任命刘震寰兼任衡阳铁路局副局长。1951年,刘震寰率部入朝,在清川江、大同江奋战两年之久,顶住美军空中轰炸,建立起“打不垮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1971年12月28日,民族英雄刘震寰在青岛逝世。

2021-06-03 本报记者 祁凌霄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4593.html 1 刘震寰 戎马关山外 血战冀鲁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