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8日
第01版:01

千年运河美丽蝶变

——沧州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笔

沧州主城区运河两岸正在发生美丽蝶变。 孔 超 何学林 摄

本报记者 孙 健 本报通讯员 刘占勇 李朋飞

6月7日,走进大运河城市区百狮园建设工地,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生态修复提升。项目建设完成后,这里将呈现运河露营地、阳光休闲营地、户外研学营地、古莲池等户外休闲空间,并建起沧曲书舍、渡口广场、荷悦轩茶室、缙园等建筑,充分展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千年运河穿城过,在沧州这座古老的城市留下独有的文化符号,也成为沧州人的精神源泉和情感寄托。紧紧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批示,按照省委书记王东峰来沧调研精神,沧州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并将此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回应群众关切的突破口与落脚点,催生大运河沿岸的精彩蝶变。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风格,沧州精心做好规划设计,重点抓好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壮美运河之新容颜在每天的细致镌刻下熠熠生辉,千年风流之新形象正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保护传承中利用发展

近来,常到运河边游玩的居民有个新发现:运河来水了!随着两岸沿线改造提升工程的实施,远远望去,一条清澈的丝带蜿蜒曲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静美旖旎。

得益于5月10日启动的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及潘庄引黄线路调水,约1.6亿立方米的水源从南滚滚而来,一时间,中心城区河道水面宽度达到60米,平均水深4至5米。市大运河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沧州已引水2000多万立方米。这也是沧州首次同引长江水、黄河水为南运河补水,不仅改善了南运河沿线生态环境,也促进了运河两侧农业灌溉、蓄水调节。

从平虏渠算起,运河已在沧州大地流淌了1800多年。岁月的积淀,早已让大运河成为城市的精神文脉和文化记忆。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无疑为沧州进一步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以“严细深实快”的作风抓好落实,我市着眼顶层设计,对标对表《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要求,坚持高质量做好全域谋篇布局,统筹谋划大运河沿线的产业、城镇、生态、交通、文旅等功能,着力构建一条主轴带动整体、多点联动形成合力的空间框架,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和量的提升。目前,《沧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沧州市城市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均已完成,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交通体系建设、土地空间利用六大专项规划,已完成专家评审。

以落实“三重四创五优化”“拆促畅增优”等重项工作攻坚为契机,以“严细深实快”作风为保障,我市实施了河道清淤工作和全域堤顶路建设。通过河道清淤、岸坡治理、景观提升等综合整治措施,全线215公里河道共清淤土方370万立方米(其中,中心城区清淤土方90万立方米),平均清淤深度0.7米,清淤出的土方全部用于河堤的加固、堤顶路建设和两侧微地形的打造,将南运河沧州段打造成集防洪、输水、蓄水、生态景观和文化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河道。穿越8个县(市、区)12个乡镇,全长308公里的堤顶路,目前,除城市区段外,已基本实现贯通,城市区段正在紧张施工,将于月底前全部贯通。

届时,水行船、路通车,将重现“一船明月过沧州”的盛景。

在项目建设中迎来新生

在百狮园对岸,正在建设的南川楼、朗吟楼项目施工现场,塔吊高耸,机器轰鸣,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南川楼项目已经完成主楼地下室建设,正进行主体框架的施工;朗吟楼项目基础底板施工和混凝土浇筑基本完成,正进行地下室顶板的施工。

作为运河沿线重塑的新景致,建成后的南川楼和朗吟楼将与清风楼遥相呼应,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市民登楼后可将运河两岸美景尽收眼底。同时,两楼还实行夜间楼体亮化,特别是在节日期间呈现全息投影效果,真正构筑起沧州文化新地标。

今年以来,我市实施了包含南川楼、朗吟楼项目在内的大运河沿线21项重点工程,将运河沿线打造成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高地。

重点推进的中国大运河非遗文化公园项目,是落户沧州的首个国家级大运河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700亩,总投资约59亿元,由园博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一园一中心”构成。其中,园博园为2022年省第六届园博会举办地,南北长约2600米,东西宽约800至1100米,总占地约3000亩,计划2022年8月建成开园。

“以‘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为主题,以‘一带(运河风光带)、三区(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为空间结构,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打造‘大运河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市大运河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项目的建设,将成为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面旗帜。

据了解,这两个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人公开招标,正在组建项目平台公司,计划6月全面开工建设,年内园博园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80%,非遗展示中心完成总工程量的50%。

(下转第八版)

2021-06-08 ——沧州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笔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4948.html 1 千年运河美丽蝶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