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9日
第05版:05

古道热肠“蒋管事”

□ 本报记者 尹 超 摄影报道

人物简介

蒋淑华,66岁,中共党员。热心公益近20年,先后成立爱心服务队、流浪人员救助中心、爱心衣屋等。她当选河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先后获得“沧州好人”典型代表、2014年沧州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最美新华人等50项荣誉称号。

6月7日10时,见到蒋淑华时,她早已经骑着自行车去了一趟新华区消防支队。

“端午节马上到了,给我们的消防员准备了慰问演出,去看了一下场地。”蒋淑华说。

“大姐,演出场地多大?定的几点?”采访期间,蒋淑华电话不断,有询问演出时间的,有问啥时候准备慰问粽子的……

忙忙碌碌,是蒋淑华的日常。虽然有时候她也会唠叨几句,但还是不停地奔向各种“忙碌”。

爽朗直率、麻利干练——人们印象中的蒋淑华,总能让困难迎刃而解,让受助者重燃生活希望。而她说,只要有爱心、有责任,就没有干不好的事。

退休成了“蒋管事”

2002年,蒋淑华退休了。一向闲不住的她,当起了所在小区的协管员。不到两天工夫,她就摸清了小区的“底细”。

蒋淑华当时所住的外贸小区是老小区,没有大门,没有物业。早晨四五点钟,叫卖声开始不绝于耳;闲杂人员随便进出,丢东西现象时有发生……从这年开始,每天5时到7时半,12时到15时,蒋淑华就站在小区门口巡逻,阻止可疑人员进入小区。这一站,就是好几年。

当时小区里的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雨季多积水,给居民出行造成不便。不少居民找到蒋淑华提修路的事。蒋淑华当即带头,挨家挨户动员大家集资修路。从提议、多方面协商、做预算,到挨家挨户收费、施工,历时两个多月。为了节省开支,蒋淑华和老伴儿蹬着三轮车去捡砖头,期间还给工人们送水、送饭。路修好了,蒋淑华却瘦了一圈。“现在老旧小区改造后,小区环境更好了。”蒋淑华说。

哪家有孤寡老人,她送去温暖;谁家有困难事,她能帮尽量帮;下水道堵了、电器坏了、让人给找个工作、介绍个对象,人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蒋淑华。时间久了,蒋淑华成了小区里的“蒋管事”。

2004年,蒋淑华去福利院参加了一次公益活动,“蒋管事”开始走出小区“管事”。

爱心满满“蒋妈妈”

“蒋妈妈,我不会辜负您的希望,会好好读完大学。”这是蒋淑华资助的一位大学生给她的回信。贫困学子、失孤少年、流浪人员……多年来,“蒋妈妈”的爱心,始终关注着弱势群体。

2011年11月,蒋淑华组织成立了流浪人员救助点。自那时起,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深夜凌晨,只要接到群众热线,她就带着救助点的成员赶往现场。

呼呼的北风肆虐,天空飘着雪花,蒋淑华收留了一名流浪人员;多方奔走,为流浪女苏丽芝落户并办理了低保……救助点让流浪人员有了家的感觉。

截至目前,救助点共救助86名流浪人员,为10名流浪人员找到了家。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现流浪汉几乎“绝迹”,救助点虽然闲了下来,蒋淑华却很高兴。

2016年,蒋淑华成立爱心衣屋。从此,收衣服,也成为蒋淑华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有热心居民打来电话捐赠衣物,一两件也好、三五件也罢,蒋淑华都会过去取,有时骑着自行车,有时蹬着电三轮。

截至目前,爱心衣屋已经向贵州毕节、大凉山等地捐赠衣物10万余件。记者在广厦小区里的爱心驿站里看到,里面有成堆的爱心衣物。这些衣物经过统一清洗,之后寄往需要的地方。

坚守初心向前行

成立免费图书馆、组建爱心服务队、义务照顾孤寡老人和孤苦无依的幼儿;帮助下岗职工找工作,为大龄青年找对象;组织书画义卖,资助贫困大学生;多次为灾区捐款捐物;筹备成立孤儿SOS之家……近20年来,蒋淑华走到哪里就把爱带到哪里。

自2011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蒋淑华组织成立了15支爱心服务队,人员达到1000余人。她组织的爱心服务队获得了“河北省优秀志愿者组织”荣誉称号,她个人也先后获得“爱心大使”“爱心妈妈”“沧州好人”典型代表等荣誉称号。

蒋淑华说,这些荣誉,离不开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与帮助。孤木不成林,爱心汇成海。“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温暖。”蒋淑华说,她会继续扛起志愿服务的大旗,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

2021-06-09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5106.html 1 古道热肠“蒋管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