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水,不要太甜,淡然中,细水长流。这就是“半糖读书会”名字的意义,也是大部分人想要的生活,为生活而读书,为知识更有趣,一切才更豁达。
在陈华的眼里,读书就是通往快乐生活的大门,在纷杂的世界里,与大家共享文字的力量,用她的话说就是“读书一时爽,分享一直爽!”
这样的“爽”生活,她和同伴们已经享受3年。他们创办的“半糖读书会”,也在上百场活动中,分享着读书的快乐。
◆“刨根”让书本“开花”
灵魂的充盈,即使静如处子,也会发光。陈华在糖果生活馆的一隅沙发上,讲起了读书会的故事。
陈华是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书是她唯一的爱好。大部分人读书,都是读故事,看思想,而陈华却要刨根问底。对于感兴趣的书,她除了看正文的内容,还会提出很多问题。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写出这样的作品?为此她要查阅各种与这本书有关的资料,还集众家之言,看各方面的书评观点。
讲起自己的“较真”,陈华笑得像个孩子。很多人都读过余华的《活着》,拙朴的语言,百转千回的故事情节,富贵的一生让人慨叹。除了时代背景、人物性格造成的这样的悲喜剧之外,这本书竟然还与一首名叫《老黑奴》的歌曲有关。余华正是受到了《老黑奴》的触动才写下了《活着》。这些书本背后的故事,深入了解,才会知道每本书的出世都凝结着作者极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经历,只有懂得了所以然,文字才更有魅力。就这样,书本成了陈华每天晚上案头的大餐。“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留出两个小时,打开手机看一段线上读书会,听一听别人对于某本书、某个故事的解析。这样既缓解了一天的疲劳,也让生活更充实。”陈华说。从那时起,她也有意识地做读书笔记,思考问题,把背后的故事记录下来。
◆多种文艺形式“讲”书
读书需要分享吗?还是躲进小楼“偷着乐”?答案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陈华也有了创办读书会的想法。刚开始,陈华不知道去哪里找志同道合的人,准备自己先办一场读书会,或许能碰到知心人。幸运的是,她在常去的书店结识了一群热爱文艺的青年,当她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就像石入河水,一下子激起了大家的激情,都表示愿意参与,并找到了开办活动的地方。
2019年3月,第一场读书会举办。陈华选择了老少皆宜的《小王子》。除了对书本及作者、故事背景等内容进行了解读以外,现场还使用了幻灯片讲解和小话剧演出。陈华买来小王子的服装,让女儿扮演故事中的小狐狸,和其他演员配合演出。
正是这次创新且快乐的读书分享,让大家不仅学得了“干货”,还吸引了人才。小明是做PPT的高手,当时经朋友介绍参与了这次活动后,立刻找到了陈华,要给读书会增添更多技术支持。并且在几次活动后,还创办了自己的网络公司。因为具有天马行空的创造力,犹如悟空般,充满激情活力,且思维敏捷、敢打敢干,所以公司取名为“悟空”。他在为大家讲书时,也是讲的《悟空传》。
“95后”的大城,幽默有趣,极具钻研力。一部《三体》让更多人了解了地球,了解了极具吸引力的科幻世界。“70后”的默容姐姐、易安姐姐、阳光姐姐,他们都参与进来,成了读书会的骨干。他们中有中学老师、单位公务员、企业负责人、退休人员,更有小学生。
◆开放式的分享就是“半糖”
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不如说遇到更加纯真的自己。半糖读书会是完全开放的,来则听,听则学,学则分享,他们都以网名相称,没有压力,没有禁锢,只有对文字的感受。陈华说,半糖读书会每周一晚组织线下阅读讨论会已有120余场次,隔周日举办线下读书会60余场次。随着活动的开展,主讲人已经有60多位,他们用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真正让来者听懂学懂。读书会推荐的图书基本为中外名著、畅销热书,有被拍成电影的,就讲电影情节、讲解书评。目前,半糖读书会解构中外人文类经典著作50余本,参与人数达到1.2万余人次,影响改变了万余人的阅读习惯。
半糖读书会被列为沧州文化干细胞单位以及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全民阅读·书香沧州”活动协办单位。与共青团沧州市委联合举办“沧团团”粉丝聚享会,配合市图书馆举办“遇鉴读书会”。建立热爱阅读和分享的小社群,先后走进社区、学校进行演讲,形成全民全城“共读、共讲、共悟一本书”的良好阅读氛围,为“全民阅读·书香沧州”作出了贡献。
一曲红岩献给党。近期,半糖读书会开办了红色书籍分享,将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读书、爱上微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