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康 宁
本报通讯员 吴相艳 郭聪慧 孙永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之本,根在德育。
为了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近年来,沧县积极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的教育,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春风化雨润心田,党委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内涵和品质,全县中小学生共沐德育阳光,茁壮成长。
学习党史坚定信念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6月9日14时30分,沧县纸房头乡前营小学的小广播员,正通过“小喇叭”准时播送党史小故事《沧县相国庄截击战》。稚嫩的声音传遍校园,师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从4月起,前营小学广播站开播“党史故事100讲”,每周两期,每期一个党史故事,由师生共同整理,再由小广播员声情并茂地讲出来。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历史,铸就红色信仰。不仅师生们受益,连附近的村民也喜欢听,有的还跑到学校门前,边乘凉边听广播。
这是沧县“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
日前,在沧县实验学校多功能教室里,沧县道德模范结合自己的工作讲党史,教育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此次“道德模范讲党史”巡讲活动是“百场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的拓展和延伸,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组织道德模范走进学校讲述党史故事,进一步教育学生爱党知史、爱国知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些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深受学生们喜欢,在学生们心田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沧县中小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全县19个乡镇、200余所中小学高扬理想信念之旗,开展了“童心向党·我向党旗敬个礼”“童心向党·唱支红歌给党听”“童心向党·党的光辉照我心”“童心向党·党的故事我来讲”等系列活动。
飞夺泸定桥、南泥湾抢收、舍身炸碉堡、抢占根据地、传递鸡毛信、横跨鸭绿江、齐心共圆梦……李天木镇崔庄学校趣味运动会上,这些红色故事成为学生竞赛的“必选项目”。一个个故事让孩子们重温了革命岁月的艰辛,强化了他们爱国爱党的思想。
在党史学习活动中,人人都是参与者。从班级到学校,从老师到学生,从乡镇中心校到教育局,参与歌咏比赛、演讲、征文、书画、党史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的师生达10万人次。校长担任主编,编写《新长征》校报;语文老师“讲台不逊史政”,摆擂台与历史教师、思政教师“讲台打擂”,以理想信念为旗,将思政教育进行到底。广大师生从各个层面得到学习与引领,坚定了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传统文化滋润心田
“走!走!走!”日前,沧州市劈挂拳传承基地——沧县姚官屯乡吉庆学校武术馆里,传来响亮的训练声。随着学校体育教师张健的一串口令,校武术队的学生有的手持练习刀具,在腾跃间做出挥劈的动作;有的双手持砖,练习出拳的力度。
今年50岁的张健,是我省著名武术运动员、世界冠军阚文聪的启蒙教练,跟随师父王志海习得一身好武艺。上世纪70年代,王志海就在这所学校任体育教师,教学生们练习劈挂拳、疯魔棍等传统武术技艺,在沧州市首开武术进校园的先河。后来,张健接过老师的接力棒,在学校任教之余义务授艺,至今已有15年。学校不仅每个班级都开设了武术课,还组建了校武术队,多次在各级武术比赛中摘金夺银。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武术既能帮助青少年锻炼体魄,又能涵养精气神。2017年起,沧县全面推广武术进校园,以武健体,注重以武培德,以体育精神促进学生顽强、坚毅、力争上游的品格养成,取得了良好教育成效。
在“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沧县各中小学注重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品德,深入挖掘和阐述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丰富中小学德育教学内容。
“原来孩子放学回家就玩手机,现在经常看到他捏泥塑,还挺有意思的。”李天木镇自来屯学校的学生家长逢人就夸孩子的变化,自从在学校学习了泥塑,孩子的课余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痴迷手机了。
今年初,自来屯学校成立泥塑工艺工作室,聘请了泥塑匠人进校园传授技艺,还开展了泥塑大赛,形成“人人有特长,生生会泥塑”的局面,孩子们在艺术熏染中,提高了审美和人文素养。
沧县各中小学积极把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引进课堂,以艺辅德、以艺启智。今年,沧县对全县中小学发出号召,创建德育特色校,校与校之间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并利用优质资源,形成“特色德育,百花齐放”的局面。一时间,泥塑、书法、国画、经典诵读、剪纸、武术、运河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纷纷走进校园,不断扩展着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美德善念伴随成长
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学生就是让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次随手关灯,一句轻轻问候,一次弯腰拾起身边垃圾,一次让座,一个微笑,举手之劳的小小善举,并不需要付出很多,却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感动,换来生活的温馨和美好。
“童心明德”活动致力于实践养成、德育树人。沧县各中小学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好每一件小事,评选生态文明之星、环保之星、劳动之星、剪纸小能手、小小书画家、诚信之星、友爱之星……群星闪耀时,因受教而启蒙,因激励而勃发,因被爱而阳光,孩子们才会明德、立德、尚德、怀德。
抓重要节点,如世界地球日、粮食日、世界水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节粮、节水、关爱地球等主题班会、演讲、绘画、手抄报比赛等宣传号召,结合绿色学校创建,将生态文明理念化为行动,通过捡拾白色垃圾、废物利用创意大赛、光盘行动、志愿服务等活动,让生态文明理念成为中小学生自觉行动。
2020年以来,沧县在中小学生中推广普及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示范校,重点构建“1539”劳动教育体系,即每周上好一节劳动实践课,落实劳动实践课的五环教学法,开发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3个校本课程,做好九个方面的课程延伸服务,构建了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多元评价体系,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情感、技能、品格的多重提升与培养。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体验劳动的艰辛,远比从课本上读来的要深刻。勤劳节俭、乐于助人、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具有永不褪色的价值。
一年一度的沧县中学生运动会、校园艺术节,更是对中小学生精神风貌的一次次集体展示与锤炼。
德育,从来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育人有心,施之无痕,多元培德,沧县多措并举护佑孩子全面成长。
在“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沧县各中小学强化传统美德教育,用传统美德武装少年儿童头脑。
立德树人播种梦想
“有一天夜里,袁爷爷带着满腹心事进入梦乡,在梦中,他看见了一片大大的稻穗……”5月24日,在沧县杜生镇王会头小学“国旗下讲话”活动中,一名学生眼含热泪,讲述袁隆平的“禾下梦”。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国士无双,先生千古。”袁隆平一生田下为家,其爱党爱国、信念坚定、勇于创新的品质,就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财富。结合当前开展的“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及“童心明德”活动,沧县深入推进德育工程建设,强化价值引领,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缅怀袁爷爷·做好接班人”活动。学生们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活动、班会课等形式,看视频、听故事、制作悼念卡等,让思想再次受到洗礼与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榜样走进孩子们心田,让时代楷模照亮心灵,是德育工程有效开展的较好形式。在每年“学雷锋活动月”、清明节期间,各中小学都要组织向英雄楷模学习的活动。学时代雷锋、学身边好人、做新时代好少年,强化榜样引领,给学生树立成长标杆。
播种梦想、点燃青春。让道德种子在未成年人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更需要榜样的力量,基于此,沧县在推进“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红色教育和好人教育相结合,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进校园与学生进行现场交流,展示革命英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沧州好人”等先进典型的感人故事,变生硬说教为自我“悦”读,让孩子在参与中感知英雄的可贵精神、领悟好人的人性光辉。
与榜样同行,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组织师生阅读活动,让孩子从书籍中得到濡养,是持续推进师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同学们,我推荐给你们的这本书叫《昆虫记》……”4月23日,沧县五联学校校长王元甲向全校师生介绍书籍内容。随后,各班老师、学生纷纷加入“好书推介”队伍,并在“好书互换”跳蚤市场上交换书籍。这一天,孩子们沉浸在书籍世界,畅享阅读时光。
沧县教育局在“世界读书日”前组织举办了以“好书伴成长·书香沐校园”为主题的“悦读书香季”阅读推广活动,并邀请《沧州日报》《沧州晚报》原总编辑刘桂茂、《沧州日报》副总编辑张徽贞为阅读推广人,大力推动校园读书活动。全县200余所中小学纷纷跟进,每乡、每校都有自己的读书季,一校一案,务实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升了书香校园建设的内涵。
课堂育德、行动立德、环境蕴德、书香养德、真情润德,沧县立足“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打出学习实践“德育组合拳”,着力构建德育体系,密织德育网络,拓展德育空间,让德育唱响教育主旋律,奏响文明最强音。